每經網 2011-12-05 09:37:21
由于鋼價大跌,中國主要鋼企在10月份的盈利水平達到歷史最低水平,當月77戶大中型企業有25戶虧損,虧損額21.25億元,虧損面達32.5%。
每經記者 張國棟 發自北京
成本高企與供需失衡的雙重難題,幾乎革了中國鋼鐵行業的命。
12月2日-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中國聯合鋼鐵網(以下簡稱“中聯鋼”)主辦的第九屆中國鋼鐵產業鏈戰略發展與投資峰會上獲悉,鋼鐵行業今年仍處于高產量、高成本、低效益狀態,而由于鋼價大跌,中國主要鋼企在10月份的盈利水平達到歷史最低水平,當月77戶大中型企業產品銷售利潤率只有0.47%,月利潤比9月份下降82.6%;77戶企業中,有25戶虧損,虧損額21.25億元,虧損面達32.5%。
如今,2012就要到來,而對于大多數的中國鋼企,苦日子還遠未結束。
礦價承壓 中鋼企前十月銷售利潤僅2.76%
12月2日-4日,在第九屆中國鋼鐵產業鏈戰略發展與投資峰會上,眾多國內鋼廠和鋼貿企業對眼下心照不宣:市場操作難度加大,鋼鐵行業難賺錢。
對此,中鋼協黨委副書記、中聯鋼董事長羅冰生在會上透露稱,今年前十個月,鋼鐵行業整體處于高產量、高成本、低效益的運行狀態。數據顯示,納入統計的77戶大中型鋼鐵企業,1-10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0520.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65%;實現利潤841.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65%。雖然實現利潤總額上升,但銷售利潤率只有2.76%。
羅冰生分析稱,進口鐵礦石大幅度漲價是造成全行業低效益運行的主要原因,“今年1-10月我國進口鐵礦石55793.44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5463.49萬噸,增長10.86%; 1-10月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166.66美元/噸,比上年同期增長42.59美元/噸,漲幅34.33%。”
為此,羅冰生算了一筆帳,按今年1-10月進口礦漲價部分計算,由于漲價比上年同期多付匯237.62億美元,按匯率6.5計算,折合人民幣1544.53億元,是1-10月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841.67億元的1.84倍。“這是造成全行業1-10月高成本、低效益運行的主要原因并造成全行業巨大的經濟損失。”
而由于鋼價下跌,今年10月,鋼鐵行業的盈利水平降到了歷史最低水平,當月77戶大中型企業產品銷售利潤率只有0.47%,月實現利潤13.75億元,比9月份下降82.6%;77戶企業中,有25戶虧損,虧損額21.25億元,虧損面達32.5%。
羅冰生表示,今年1-10月,國內市場資源供應量明顯大于國內市場的實際需求增長,而這一供大于求積累的最終表現就是導致鋼材價格大跌。
12月3日,中聯鋼分析師胡艷平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在中國鋼鐵行業,只要哪個品種利潤比較豐厚,產能便會隨之猛增,產品很快涌入市場,“如今的硅鋼和幾年前的無縫管、鍍鋅,簡直是如出一轍。”
鐵礦石價格仍將高位運行
就在中國鋼企勒緊腰帶過日子的同時,國外礦山盈利則大幅度提高。據悉,僅今年上半年,淡水河谷公司實現利潤132.8億美元,必和必拓公司實現利潤130.8億美元,均超過了我國鋼鐵行業的盈利總和。
為此,年過7旬的羅冰生再次向海外礦山喊話,“這種狀況是極不合理的,是完全違背鐵礦石供需雙方“雙贏”的基本要求和原則的,應當徹底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狀態。”
值得關注地是,目前,嘗到甜頭的幾大國際礦石巨擘的投資生產力度仍在加大。其中,淡水河谷到2015年鐵礦石產量要達到5.22億噸,比2010年增產68%;必和必拓2020年達到年產3.5億噸;力拓提出今后10年年產量遞增9%,2020年總產量達到5.5億噸,比當前2.3億噸增加3.2億噸;FMG公司2017年年產量達到3.55億噸。
考慮到各方面因素,聯合金屬網礦石部總經理張佳賓預計稱,明年,鐵礦石價格高點很難突破2011年190高點,但低于110的可能性也不大。“礦價波動更加頻繁,上漲下跌速度加快,整體進口鐵礦石均價140-145美元/干噸。”他說。
而在此背景下,不少業內人士曾在不同場合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鐵礦石供大于求局面的來臨,進口鐵礦石的價格拐點預計在未來1-2內出現。
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對于上述微妙變化則不樂觀。“不要以為西方經濟出現不好,或者進口鐵礦石價格一跌,就樂觀了。”他在上述會議上表示,目前,三大礦山占了世界60%貿易量,在價格、數量和運輸方面占絕對優勢,盡管目前正加大礦山投資,但“建立一個大型礦山投資巨大,時間很長,一般需要5-8年時間,而且隨著時間加長,其成本將不斷上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