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房產

每經網首頁 > 房產 > 正文

土地市場寒意逼人 上月35城117宗土地“流產”

2011-12-01 01:26:4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敏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敏 發自北京

隨著樓市調控的持續推進,土地市場受到的影響愈發明顯。

來自北京中原市場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月,全國主要35個熱點城市在土地出讓中,因各種原因導致的流拍、流標地塊達到117宗,流標土地的規劃建筑面積達到1580萬平方米。

從土地流拍、流標的數量上看,比10月份的22宗,增加了432%。業內人士分析,在政策持續利空的背景下,土地市場低迷的態勢很可能延續數月。

廣州11月“流產”土地32宗

統計顯示,在納入該機構統計的35個熱點城市中,有24個城市在上月出現土地流拍、流標現象。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均有土地“流產”,其中廣州的土地流拍、流標數量達到32宗,為各地最高。

據悉,廣州流拍的土地面積達332萬平方米,流拍土地的樓面均價為5584元/平方米,是35個重點城市中價格最高的。

11月,北京市也有兩宗土地宣告流拍。在掛牌數月之后,由于一直沒有接到報價,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于11月28日將大興、房山各一宗住宅用地“下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從公開市場發現,位于北京順義、平谷的兩宗土地,早在今年4月起就開始接受網上報價,但7個月來一直無人報價。業界分析認為,不排除這兩宗土地近期“下架”的可能。

除北京外,南京、成都、沈陽、寧波等地上月也出現土地流拍、流標現象,數量分別為11宗、9宗、9宗和8宗。

在供地任務的壓力下,供地節奏往往呈現“前松后緊”的特征,年末也通常是土地交易密集的時段。但流標、流拍案例的頻發表明,今年年末的土地市場似乎難有起色。

北京中原市場研究部分析認為,在政策持續利空的環境下,開發商繼續實施保守策略,放緩拿地步伐。同時,很多地方的土地起拍價格沒有明顯降低,進一步阻礙了企業拿地的積極性。

北京“準地王”或流拍

土地市場的低迷勢必影響地方財政收入,為此,一些城市開始變相“松綁”土地政策。公開資料顯示,廣州市、南京市和安徽省均發布文件,延長土地出讓金繳納期限。

即便如此,土地市場低迷的態勢似乎也很難逆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公開資料發現,北京市共有11宗土地擬于11月28日、29日兩天起接受報價,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兩宗土地各收到一份報價,其余9宗地塊均無人問津。

此外,北京市今年最具“地王相”的地塊——朝陽區來廣營鄉土地儲備項目B1-B3組團居住及商業金融項目,從11月17日開始的10個工作日以來,未收到一份報價,讓業內大呼意外。

資料顯示,該地塊面積接近14萬平方米,建筑控制規模達到28萬平方米,掛牌起始價就達到30.67億元。除“CBD核心區Z10地塊”外,該起拍價高于北京今年成交的任何一宗土地價格。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由于該地塊體量較大,所需資金規模過大,如果沒有強勢買家接盤,很可能遭遇“流產”的命運。

北京中原的分析認為,在財政收入的壓力下,地方政府放松調控的壓力較大,應警惕地方政府暗地“松綁”的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