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3 11:45:48
11月16日,環境保護部對外通報,各方高度關注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即日起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征求意見。
據悉,二次征求意見稿的最大調整是將PM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并收緊了PM10、氮氧化物等標準限值,提高了監測數據統計有效性要求。
至此,熱議多時的PM2.5檢測,向正式納入空氣質量評價體系,邁出了關鍵一步。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周嶸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修改意味著中國在保護公眾健康、對抗大氣污染方面拿出了實質性措施。
周嶸指出,“環境空氣質量信息公開只是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盡快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大氣污染排放,尤其是控制來自燃煤的大氣污染。”
環境質量標準大修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我國首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大氣環境質量標準》自1982年制定并發布實施以來,先后進行了3次修訂,較好地適應了不同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及環境管理的需求。
但環保部負責人認為,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環境空氣污染特征發生了新的變化,有必要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現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進行修訂。
事實上,早在2008年,環境保護部就啟動了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修訂工作。承擔單位接受任務后,成立了由大氣科學、環境健康、環境管理等專業領域研究人員組成的編制組。編制組調研了大量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和主要國家空氣質量標準的制修訂進展,召開了一系列研討會,分析我國大氣環境形勢,了解空氣質量標準的執行情況和環境管理需求。經過20多次修改,到2010年底,編制組完成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征求意見稿)。環境保護部正式向各部委、地方環保部門等215家單位發函征求意見,并通過環保部網站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最終,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認真研究主要分歧的基礎上,編制組對《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進行了修改,形成了二次征求意見稿。
與現行標準相比,二次征求意見稿調整了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分類方案,將三類區(特定工業區)并入二類區(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工業區和農村地區);調整了污染物項目及監測規范,增設了顆粒物(PM2.5)濃度限值、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限值,收緊了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濃度限值。
與此同時,環保部公開了與二次征求意見稿配合使用的《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日報技術規定》(三次征求意見稿),增加了臭氧、一氧化碳和PM2.5三項環境質量指數評價因子,調整了空氣質量指數類別的表述方式和日報周期,并在日報的基礎上增加了空氣質量的實時發布要求,為公眾提供及時、準確的空氣質量信息和健康提示,滿足公眾和社會的需要。
首要任務是控制燃煤污染
根據綠色和平不久前發布的簡報指出,超細顆粒物(PM2.5)污染與近年來煤炭消耗量激增有直接關系,綠色和平認為,環境空氣質量信息公開只是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盡快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大氣污染排放,尤其是控制來自燃煤的大氣污染。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周嶸說,“中國長期以來對煤炭的過度依賴已經給我們的大氣環境帶來了沉重負擔,細顆粒污染如此嚴重的現狀與燃煤有直接關系。”
她指出,“要保護公眾免受包括PM2.5在內的大氣污染威脅,從根本上解決空氣污染問題,中國首先需要控制煤炭消費增長、解決煤炭污染,并逐步擺脫對煤炭的依賴。”
數據顯示,中國能源消耗近十年來增長了一倍多,且能源結構中煤炭占比超過70%,中國煤炭消費從2000年的14.45億噸增長到了2010年的32.4億噸,相當于美國的3倍、印度的6倍,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
煤炭燃燒后產生的大氣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懸浮顆粒物、氮氧化物等。我國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國同類排放物總排放量的75%,二氧化氮的排放量占全國同類排放物總排放量的85%,一氧化氮排放量占全國同類排放物總排放量的60%,總懸浮顆粒(TSP)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70%。
煤炭燃燒排放的煙塵中有許多無法去除的超細顆粒,是PM2.5一次細顆粒的主要來源。而煤炭燃燒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與空氣中其他污染物進行復雜的大氣化學反應,形成硫酸鹽、硝酸鹽等二次顆粒,由氣體污染物轉化成固體污染物,成為PM2.5升高的最主要原因。
周嶸指出,“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是全世界PM2.5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從全球PM2.5濃度分布圖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東部沿海地區PM2.5污染最重,而全世界將近1/5的煤炭就在這片土地上燃燒。”
立即檢測存在難度
此次修訂稿中,最受公眾關注的莫過于增設對PM2.5的檢測內容。環保部科技標準司負責人指出,PM2.5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污染物已經被科學所證實。
他說,將PM2.5放入強制性污染物監測范圍,既是我國以人為本,保護人體健康的需要,也是解決灰霾等環境管理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環境空氣質量評價工作的科學水平,有利于消除或緩解公眾自我感觀與監測評價結果不完全一致的現象,將PM2.5和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分別定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與WHO過渡期第一階段目標值相同,“符合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階段和環境管理的需求”。
前述負責人表示,我國區域性灰霾天氣日益嚴重,與人為排放的大氣顆粒物不斷增加,尤其是細顆粒物增加有關。標準修訂稿增加PM2.5項目為基本監控項目,同時收緊PM10和NO2濃度限值,出發點就是針對當前危害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突出環境問題。
雖然目前已有成熟的PM2.5監測技術,并且我國已經在部分城市開展了包括PM2.5在內的城市空氣質量試點監測工作。但由于在全國統一開展PM2.5監測涉及儀器設備購置安裝、數據質量控制、專業人員的培訓、財政資金的支持等大量系統性準備工作和能力建設工作,因此目前在全國范圍內立即開展PM2.5監測工作還有一定難度。
為配合新標準的實施,“十二五”期間,環保部將聯合國務院有關部門繼續加大投入,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確保在標準全國生效時實現各地有能力開展PM2.5等新指標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工作。
需要區域聯防聯控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PM2.5具有長距離傳輸的特性,城市中的PM2.5污染會更多來自區域范圍的污染擴散,PM10則主要來自本地的污染源。
以北京為例,盡管從1998年開始到現在,北京實施了十六階段的大氣治理措施,但是空氣質量并未有質的改進。
綠色和平的研究指出,“原因在于除了本地工廠、交通和居民等污染源向大氣排放出的空氣污染物外,外地輸送過來的空氣污染物也會對北京本地的大氣質量產生重要影響,單單只是針對北京市進行大氣治理,無法解決區域性污染傳輸的問題。”
根據中山大學教授陳尊裕等人所做的 《北京城區低層大氣PM10和PM2.5垂直結構及其動力特征》研究表明,北京大氣污染氣溶膠顆粒物的排放源可遠距離追溯到北京南部周邊污染相對較重的河北、山東及天津等地更大尺度空間范圍。
同樣的區域性大氣污染問題也出現在中國的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
綠色和平負責人認為,大氣是流動的,單靠某一個城市單打獨斗,很難獨善其身。奧運會留給北京空氣污染治理的經驗,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進行區域的聯防聯控。比如,臨近北京的河北、天津等地,污染源多,排放量大,污染物很容易被輸送到北京。奧運期間,北京周邊省市也和北京一樣執行了嚴格的限制措施,這對北京空氣質量的改善起到了很大作用。
據了解,目前環保部正在制定《三區九群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規劃》,規劃的主要思路就是借鑒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的區域大氣聯防聯控的經驗,通過區域聯合控制達到整體的環境改善。
1158.53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