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5 01:18:48
 每經記者  許金民
        
        每經記者  許金民2007年底,四環生物(000518,收盤價6.09元)與澳大利亞籍人士高世英簽署協議,擬共同研發治療肝癌的白介素2舌下含片;該合作于2010年9月取得實質性進展,四環生物決定用北京四環45%的股權換取高世英擁有的技術資料及專利。然而,昨日四環生物突然決定起訴高世英及其維達法姆科技公司,追討北京四環45%的股權,理由是高世英未擁有抗癌核心技術正式專利號,其行為屬于欺詐。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分別致電四環生物及中介公司中天資產評估,雙方皆表示高世英的確擁有技術,并非騙子;至于為什么最終沒有將其交給四環生物,中天資產評估方面表示,是因為雙方另有糾紛;至于是什么糾紛,該事務所及四環生物均沒有透露。
4年前合作開發抗癌含片四環生物與高世英的合作從2007年11月28日開始,雙方在澳大利亞簽署《共同合作研發治療肝癌的白介素2舌下含片技術合作協議》,但這樣一次純技術層面的合作,到了2010年9月已升級為交易。
2010年9月27日,高世英授權維達法姆科技繼續執行劍橋生命科技與北京四環的合作。經協商,四環生物決定將持有的北京四環45%股權轉讓給維達法姆科技,換取維達法姆科技持有的白介素2、干擾素、EPO、G-CSF等舌下含片專有技術。中天資產評估作為中介機構,為這些專有技術估價1.14億元,委托人為四環生物。
一年時間過去,北京四環45%的股權早已過戶至維達法姆科技名下;維達法姆科技卻沒有履約將技術交給北京四環,糾紛由此產生。
評估公司:鬧上法院是另有糾紛在起訴公告中,四環生物表示,2011年10月7日,經公司向澳大利亞專利局調查發現,維達法姆科技、高世英所述的生物蛋白舌下給藥技術在澳大利亞并未獲得專利權,其提供的 “澳大利亞專利號:2007901333”僅是臨時申請號,并非專利號,且早已于2008年失效。
由于維達法姆科技、高世英在簽訂《協議書》時故意告知虛假信息、故意隱瞞事實情況,獲取了中介機構對其技術的高價估值,其行為屬于欺詐。四環生物請求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撤消雙方于2010年9月簽訂的《協議書》;追討北京四環45%的股權;訴訟費用由維達法姆科技、高世英承擔。
記者注意到,這起糾紛看似簡單,但疑點頗多:第一,在2007年的公告中,四環生物就披露了“2007901333”是申請號,而不是正式專利號。公司當時還解釋:“專利申請時間為2007年3月份,并將于2008年3月進入PCT國際實施階段。一般專利從申請到得到專利正式文號需一年左右的時間”;第二,2007年12月距離2010年9月有近三年,申請號于2008年失效,四環生物是完全可以獲悉的,不需要等到2011年10月7日;第三,2010年中介機構對技術資料及專利進行過評估,委托人是四環生物,中介機構顯然是從四環生物處獲得了技術資料,怎么四環生物卻說一直沒給呢?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致電中天資產評估,工作人員表示,維達法姆科技、高世英其實提供過資料,否則就不可能有評估報告,現在四環生物起訴的是對方沒有提供核心技術,白介素2舌下含片已在國外商業化,只是一直沒有進入國內,高世英也確實擁有技術,并非騙子,當初雙方都知道“2007901333”是申請號而不是正式號。之所以鬧上法院,是因為彼此另有糾紛;至于什么糾紛,該工作人員沒有透露。
四環生物的說法稍有不同。他們表示,公司在2010年9月簽署協議時沒有查詢申請號是否失效,是因為太信任中介機構,公司認同高世英確實擁有技術的說法。至于雙方是否還有其他糾紛,其表示“不清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