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5 01:26:52
 乍一看去,21點游戲與指數增強基金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一者屬于“拉斯維加斯”派系,另一者屬于“華爾街”派系。它們在人們心目中的差距,恐怕不止十萬八千里。
        
        乍一看去,21點游戲與指數增強基金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一者屬于“拉斯維加斯”派系,另一者屬于“華爾街”派系。它們在人們心目中的差距,恐怕不止十萬八千里。然而,量化金融的起源確實與21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美國投資界,也確有一些人也能夠憑著自己的交易策略在21點游戲中叱咤風云。白天,他們是投資精英,衣冠楚楚地撮合每一筆交易;晚上,他們搖身一變,成了玩轉21點的高手。
他們中間不乏量化投資教父愛德華·索普、大獎章基金經理吉姆·西蒙斯、以及摩根士丹利量化交易領軍人彼得·穆勒等投資界的大師級人物。
其中,索普更是將量化投資引入華爾街的一位奠基人。這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物理學博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對21點近乎尋常地著迷。1959年夏天,他將海量的21點數據輸入到電腦,并且發現了能夠戰勝莊家的21點系統的基本元素;1961年1月,他又向美國數學會提交了《財富密碼:21點常勝策略》的論文。
索普發現,眾人皆知的“加大減小”策略,其實源自概率論中的大數定律:隨機事件的樣本越多,結果的確定性就越高。
對于某一手21點,索普并不知道自己能否勝出;但他知道,從長期來看,只要遵循自己的算牌規則,最終就一定能夠獲勝。類似地,對于股票下一周是漲是跌,索普并不確定,但他可以推算出股票漲跌2個或者5個百分點的概率有多大。
如今,索普的思想得到了投資界越來越多人的追隨。在國內的指數增強基金中,也已出現了采用類似思想管理的產品——量化指數增強產品。這類產品的基金經理將影響市場與股票表現的因素分別以不同的因子納入模型,并依靠計算機和統計概率選股。
盡管用這種方法選出來的某一股票在某一天的漲跌幅是不確定的,但最終戰勝標的指數的概率是相對穩定的。比如,根據天相數據統計,截至10月14日,今年以來富國旗下兩只采用量化技術管理的指數增強產品全部跑贏其標的指數6%以上,而且周勝率(跑贏基準的周數與所有交易周的比例)也幾乎一直維持在約80%的水平。
“大功率的計算機就像雷達一樣掃描著全市場,尋找賺錢的機會。當然,他們并不總是正確的,但只要正確的頻率足夠高,就能坐地分金了。”華爾街日報一位資深的專欄作家如此評價。
周婷婷 整理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