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熱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公司 > 正文

招安民資:業內建言降低小銀行投資門檻

2011-10-18 01:12:24

Default-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徐杰  陳都  發自溫州

    在國家貨幣緊縮政策的影響下,溫州民間資金進入借貸市場變得異常活躍,成為炒煤、炒房、炒黃金等之后的又一“生財”之道。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公布的問卷調查顯示,今年第二季度,選擇“民間借貸”的儲戶占24.5%,首次超越“房地產投資”躍居首位。山西、廣東、內蒙古等地民間資本同樣充裕,如何“招安”野馬般的民間資金,使之成為穩定促進經濟增長的因素變得越來越刻不容緩。

宜疏不宜堵

    溫州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溫州9月份民間借貸綜合利率再次升到25.44%。規模方面,據統計,溫州民間資本超過6000億元,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長,其中參與民間借貸的資本約1100億元,估計占全市銀行貸款的20%左右。資料顯示,東莞當前民間資本用于借貸的規模約為380億元,其規模相當于同期商業銀行貸款規模的10%左右。

    民間高息借貸潛在的風險令人擔憂。《每日經濟新聞》調查獲悉,近期溫州“跑路”甚至“跳樓”的企業主大多涉及民間借貸。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稱,受投資門檻限制影響,目前溫州大量的民間資本處于徘徊、觀望狀態。“招安”民間資本,引導其健康發展已是刻不容緩。

    如何對待溫州民間資本?浙江省副省長、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認為,民間資本乃至高利貸的存在部分地解決了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是有利于溫州經濟發展的,應該正確看待。民間金融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要充分肯定民間金融在溫州經濟發展中的貢獻。

    雖然目前大量的民間資本用于借貸引發質疑,但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16日在山西太原出席一場投資報告會時則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借貸解燃眉之急。對于有關民間資本高利貸風險的質疑,茅于軾認為,之所以出現高利貸,一是因為信息不溝通,二是因為“放高利貸”的人太少。很多人去搶有限的資金,利息自然會高。

    茅于軾稱,目前很多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問題,需要民間借貸補充銀行信貸。“在現有銀行業之外,建立一個供需方直接見面的金融市場。如此,民間資本能獲得更大收益,中小企業也能及時獲得貸款,于國于民于社會都有利。”

    周德文表示,對于民間資本,一方面要采取謹慎態度;另一方面也不能把民間金融一棍子打死,一味采取堵、塞等簡單、粗暴方式加以打壓,無濟于事,不但會屢禁不止,恐怕更多的草根銀行甚至地下錢莊都要冒出來。因而,最好的辦法是改變民間資本的尷尬境地,通過法律手段為民間資本驗明正身,從地下走向地上,進行陽光化運作。

投資渠道待拓寬

    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楊軼清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亟需進一步放開。去年國務院出臺的非公經濟新36條的實施細則一直沒有真正落地,民間資本的投資門檻還是很高。比如像小貸公司,對股東資質的要求還是很高。如果能借這個契機放開民資在某些產業的投資限制,無疑是利好消息。

    周德文則稱,最好能讓民間資本籌建專門為中小企業融資的專業性機構,實現民間資本和中小企業的規范、無縫對接,同時也解決民間資本的投資出路。“允許大量的民間資本去投資小銀行,門當戶對,讓小銀行去為小企業服務。”

    就溫州而言,目前已顯示出民間資本的合法化與規范化趨勢。據《浙江在線》10月12日報道,浙江省政府正抓緊會同浙江銀監局、人民銀行研究完善溫州市政府遞交的《溫州金融改革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近期將報呈上級部門。根據該方案,溫州新增11家股份制村鎮銀行,變民間資金“體外循環”為資金  “體內循環”。同時,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將溫州市的小額貸款公司增加到100家,以廣泛吸納民間資金。

借道小額貸款公司

周德文告訴記者,事實上,國家在引導民間借貸健康發展方面,已出臺了不少措施,如推出村鎮銀行的試點、全國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允許個人和企業注冊成立“只貸不存”的放貸機構、“新36條”進一步改善金融服務機構準入門檻等。但是,政策與現實往往存在著一段不小的距離。很多民間資本因額度、身份等問題,根本進不了合法化的渠道,少數的小額貸款公司成為  “實力雄厚的骨干企業的游戲”。

    據新華社近期報道,浙江省審計廳審計報道稱,浙江省審計部門對2010年47家小額貸款公司的審計調查表明,部分地方未落實“承諾”的優惠和補助政策。在審計部門重點調查的30個市縣中,僅有4個市縣按規定出臺了相關優惠措施。

    此外,審計還發現,小額貸款公司自身也存在著制度執行不夠到位等問題,如部分小額貸款公司建立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三會一層”管理架構未實際發揮作用,基本以管理層控制為主,內部缺乏足夠制衡;小額貸款公司尚未建立統一規范的放貸制度,個別公司有違規開立賬戶、公司股東擅自轉讓股份問題。

    “小額貸款公司對于民間資本的規范化無疑是較好的池子,但地方政府對于對小額貸款公司的風險一直懷有警戒之心。”浙江一大學經濟系教授如此理解上述審計結果所披露的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