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6 07:11:40
6月18日,亞龍灣海灘,一群孩子正興奮地踢著沙灘足球。但來參加中期策略會的老王卻心事重重。就職于某資產管理公司的他一邊注視著筆記本中的K線圖,一邊搖頭:現在沒加息,市場難言底部。機構只能做短線,第二天賺幾個點就跑。
也許,對于每天都愁眉苦臉的股民來說,他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次加息。
央票異動泄露天機何時加息?目前尚無人能給出明確答案。不過,公開市場上的某些細節變化,卻能為加息提前預警。
本周,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凈投放資金820億元,為連續第6周凈投放,總量達到近5000億元。央行近期連續大規模凈投放并不難理解,因為市場上資金面非常緊張。但接下來這件事,卻讓交易員警覺了起來。周二,央行發行的10億元1年期央票,其收益率打破逾2個月的平靜至3.4019%,相當于上行了接近10個基點。
通常情況下,1年期央票利率上揚,被看作是即將加息的信號。據統計,今年2月15日和4月7日,1年期央票利率分別上調至2.9972%和3.3058%,升幅分別達28基點和11個基點。有意思的是,今年兩次宣布加息的日期分別為2月18日和4月5日。與上述兩次1年期央票利率的上調時間,相隔竟不超過3天。
當然,有人會質疑,1年期央票利率上調只是為了提高吸引力。但若結合3個月期央票停發,那事情可能就沒那么簡單了。本周四,央行暫停了3個月期央票發行,為最近5個月來首次。有市場人士解讀,這是為了緩解當下流動性緊張的緊急舉措。一個巧合是,今年1月中旬至2月初,央票就曾暫停發行。隨后于春節后,央行進行了年內首次加息。
一個共同的背景是,今年1~2月與6月均屬于資金的極度“干涸期”。Wind數據顯示,今年1月31日,7天回購移動平均利率一度躥升至8.1348%。相比之下,截至昨日,7天回購移動平均利率已升至8.4146%。顯示資金價格之高,較年初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東莞證券研究所副所長俞杰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1年期央票利率上調和3年期央票停發的組合事件,傳遞出央行近期已有了充分的加息意愿。
銀河證券認為,央票一級發行利率的變化一直被用來預測加息,雖然還有對沖流動性意圖,但市場更加關注其利率調整作用。目前央票一級市場利率與定存間利差波動區間沒有顯著超越20BP,結合人民幣匯率表現,說明后面實際加息幅度和頻率或許都不會超預期。
7月加息概率更大和老王背后的買方機構不同,小秦是一名地道的散戶。他現在賬戶上有5萬元并已空倉了好一陣。但當從報紙上得知加息靴子即將落地后,他終于按捺不住地入市了。周五,他買入了美爾雅 (600107,收盤價13.77元),獲利超過4個點。
在萬千散戶中,小秦算是看宏觀面來投資的一類。但他忽視了一點,靴子落地可能是6月,也可能是7月。即便之間只相差1周,但政策面傳遞的意思會出現完全不同。
光大證券表示,如果6月加息了,那么這只是之前緊縮節奏的延續。由于市場已有預期,加息對市場的負面影響應該有限。同時,這次加息反而會增強對通脹年中見頂的信心,讓我們更加看好年內抗通脹政策明顯轉向的前景;如果6月沒加息,意味之前緊縮節奏終結。相信很多人會將其解讀為抗通脹政策已到了拐點。不過因那時對7月加息的預期很高,利好應有限。
“7月加息可能性更大,主要有兩個理由”,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李迅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首先,7月1日將迎來建黨90周年。在此之前,央行更可能維穩。其次,CPI很可能于6月同比見頂。主要受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回調因素影響,核心CPI將出現下滑并推動CPI走低。但受豬肉價格反彈影響,7月CPI環比增速可能持平于6月甚至高于6月。但一般而言,因加息最主要目的是控制通脹預期。故下一次加息很可能在7月,即6月CPI數據公布前后。”
俞杰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他指出,6月加息可能性小于7月。從目前通脹形勢看,加息理論上應該在6月經濟數據公布前后。因為5月CPI創新高后,央行選擇的是加準備金率而非加息,這就從側面說明了央行更傾向于在6月使用數量型工具。至于CPI走勢,6月CPI同比創新高已沒有太大懸念。最終同比增速可能在5.8%左右。
記者了解到,從6月6日~12日期間,商務部食用農產品價格指數環比下跌0.1%,較2008~2010年同期的平均跌幅0.6%低出0.5個百分點。另外,截至6月20日當周,肉價環比漲幅回落0.4個百分點至1.2%,其中豬肉價格環比跌0.2個百分點。對此,光大證券稱,CPI同比將在6月見頂。同時,因未來緊縮超預期概率很小,經濟增長放緩將是溫和的,整個3季度將在對通脹壓力觀察中度過。
“共振”有望對市場構成大底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性,當市場普遍認同6月CPI見頂,7月央行又宣布加息,那么這兩大因素共振會否對市場構筑一次大底?我們不妨先看看不同時期的每一次加息對市場的影響。
金融危機后,央行一共加了4次息。分別是去年10月20日、去年12月20日、今年2月9日以及今年4月6日。即每隔兩個月加一次息。但從市場反應看,大盤仍整體向下。去年10月,滬指收報2978.84點,當月大漲12%。但當市場逐漸意識到貨幣政策已進入緊縮周期后,空頭很快在11月現出原形。當月,滬指重挫逾5%并為當時近5個月來首次月度收低。今年2月,盡管央行再次對稱加息0.25個百分點,但受美元大跌推動,滬指仍在2~3月累計上揚了4.3%。好景不長,清明節期間,當央行再次動用加息重錘后,市場已恍然大悟。隨著CPI連續走高,中國已真正踏入了加息周期。加上經濟增速放緩,使越來越多人甚至懷疑經濟已步入滯脹。此時,資金開始瘋狂拋售個股。從今年4月至今,滬指累計下挫6%。期間最大跌幅甚至接近11%。
更極端的例子發生在2007年12月。當時,美國已經出現了次貸危機苗頭,而A股更在2年期間上揚近4倍。12月20日,央行宣布不對稱加息,其中1年期存款利率上調27個基點,1年期貸款利率上調18個基點。事實是,這一次加息也成了金融危機前的絕唱。在一輪大牛市的末尾,一次加息卻成為了最后一根稻草。從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滬指累計暴跌了66%。
相比于牛市尾聲時加息的 “落井下石”,熊市末尾或牛市開始時的加息,卻可能成為一次大型的利空出盡。
2004年10月,央行加息27個基點,這時市場已走過接近4年的熊市。盡管大盤在8個月后才見底,但跌幅較此前已逐漸收窄。2006年8月,央行再次加息27個基點。這時大盤已在匯改和股改雙重共振下,剛進入一輪大牛市。從當年8月至次年10月,滬指最多上揚了280%。
李迅雷指出,一旦7月加息且6月CPI同比增速為年內高點,那么可能對市場形成一次底部確認。事實上,本周市場的反彈就已經暗示市場情緒相對改善。一方面是對經濟硬著陸的擔憂放緩。另外也更相信地方融資平臺的處理方式將更趨溫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經濟中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經濟增速也可能延續回落趨勢。總體而言,市場見底必須建立在通脹不再攀升的條件下。
“6月CPI見頂和7月加息很可能形成一次共振”,睿盟投資咨詢基金經理特許金融分析師張錫營認為,“其最終結果就是為多頭反攻提供了一次絕佳理由。目前包括金融、券商等權重板塊的估值較金融危機期間更低,盡管絕對的底部很難判斷,但只要引發超調因素不出現,2600點左右成為年內底部的可能性仍然很大。現在的好消息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回落,可能使PPI于7月見頂,從而推動CPI中的非食品價格回落。這樣將為市場構成一次堅實底部。當然,市場還有些擔心不對稱加息,因為其將對銀行板塊構成向下壓力。但如果最終是對稱加息,相信大盤會有一波反彈。”
俞杰則相對謹慎。他認為,下半年A股維持箱體震蕩的可能性更大,理由是資金供給仍不寬松且新股發行依舊。在小盤股經歷了暴跌后,短期也很難集體回補。不過,一旦加息靴子最終落地,相信將成為市場反彈的最后一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