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1-06-07 08:56:25
新基金的密集發行使基金托管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大銀行越來越擁堵,不少基金轉而牽手中小銀行開辟新天地。與此同時,中小銀行托管業務也漸入佳境,不僅基金托管只數大有斬獲,單只基金銷售能力也堪比大型銀行。
渤海銀行和上海銀行這兩家中小銀行近期在新基金托管市場終于實現零的突破,牽手這兩家銀行的分別為農銀匯理和天治基金。農銀匯理牽手渤海銀行推出的新基金為農銀匯理增強收益債券基金;天治基金和上海銀行合作推出的新基金為天治成長精選股票基金。
據悉,作為基金托管市場的新進入者,上海銀行和渤海銀行分別于2009年8月18日和2010年6月29日獲得托管資格,但直到最近,兩家銀行才取得第一單公募基金托管業務。
實際上,今年以來,中小銀行在新基金托管上的收獲不斷,合作的主要為中小基金公司。郵儲銀行在今年已經取得三單托管業務,分別為已經成立的東方保本增值基金和萬家添利分級債券基金以及正在發行的長信利鑫分級債券基金。中信銀行(601998)同樣“約會”不斷,同新華基金合作的新華靈活主題股票基金以及同中歐基金合作的中歐鼎利債券基金正在發行,今年一季度,該銀行分別同泰信基金和浦銀安盛合作推出了新基金。民生銀行(600016)、深發展(000001)銀行、華夏銀行(600015)、浦發銀行(600000)、光大銀行(601818)和興業銀行(601166)等中小銀行在今年新基金托管上均有斬獲。
從首發規模上看,不少中小銀行單只銷售能力堪比大型銀行。萬家基金和郵儲銀行合作的萬家添利分級基金首發規模達26.35億元,光大保德信和民生銀行合作的光大保德信信用添益債券基金首募26.27億元,浦銀安盛和中信銀行合作的浦銀貨幣基金首發更是達到了37.74億元。而今年以來,不少在大銀行托管的新基金銷售業績并不樂觀。
對于今年出現的中小基金和中小銀行新基金托管合作潮,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自去年以來新基金發行持續密集,大銀行渠道經常處于擁堵狀態,大銀行對合作的基金公司越來越挑剔,近期更是傳出一些基金公司在尋求和大銀行合作時遭到拒絕的情況,使得一些中小基金不得不轉而和中小銀行尋求合作。
而且,在收費方面,隨著渠道爭奪白熱化和新基金銷售的困難,大銀行向基金公司收取的費用也水漲船高,令不少財務狀況不佳的中小基金難以承受,相比大銀行渠道的擁堵和高收費,中小銀行同在售新基金數量少的優勢日益凸顯,深圳一家小基金早在去年底就拿到了新基金發行批文,但由于渠道一直擁堵,直到上個月才開始募集,中間足足等待了近五個月時間,而托管在中信銀行的新華靈活主題基金5月24日拿到批文,6月1日就開始發行,中小銀行托管基本不存在檔期的難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