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圓桌對話:日本零部件產業轉移背后的威脅和機遇

2011-05-27 01:28:19

 每經記者  祝賀  發自北京

    日本地震帶來了全球汽車產業鏈的震蕩,也引發了日本政府和企業的反思。當日本企業有意加快向中國市場進行產業轉移時,這對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廠商來說,究竟是挑戰還是機遇?《每日經濟新聞》與社科院全國日本經濟研究會理事白益民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青進行了對話。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日本中小零部件制造企業以集體方式在中國籌建零部件工業園,對日本汽車零部件產業意味著什么?

    王青:首先,汽車零部件產業向中國的轉移不是偶然,該現象在“十一五”時期已很明顯,日本地震只是加速該進程。對日本零部件廠商而言,繼續保持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力,將成為保持和提升汽車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其次,隨著中國等新興制造業國家汽車需求規模的擴張,日本本土零部件供應的壓力日益加大,在中國建廠將是成本降低的方式。第三,未來中國的市場潛力不僅體現在新車制造方面,也體現在零部件供應方面,這將給日本零部件廠商帶來更大機遇。

    白益民:日本企業過去將核心制造放在本土,在物流上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體系,即便向歐美企業供貨也非常有效,但該體系因為地震原因被打破。日本整車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多在兩三年之內就能收回成本,汽車零部件跟著進來也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

    NBD:你認為日本廠商在遭受零部件產業環節的創傷后,會進行怎樣的戰略調整?

    王青:日本地震后,短期內很難恢復震前生產規模,必須加快向中國產業轉移。此外,規避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日益超越日本對就業、技術保密等的考慮。同時,零部件廠商轉移的只是加工制造環節,研發部分將繼續在日本本土開展,這對日本提高零部件核心競爭力有利,也符合當前世界汽車產業價值鏈調整的變化趨勢。

    白益民:對日本企業的海外轉移,從日本政府層面一直存在壓力,不希望稅收和人才受影響。但現在經歷地震沖擊,日本政府的態度有所松動。中小企業并不擔心中國會拿走他們的技術,因為通過長時間的市場摸索,他們已經把產業鏈和自己牢牢捆綁在了一起。

    NBD:過去日企一直處于整個產業鏈條的上游,日系零部件廠商加快進入中國制造,對中國本土汽車零部件產業將帶來什么影響?

    王青:一方面,日本零部件企業向中國規模化轉移和集中,在降低日本零部件成本、增強日本零部件競爭力的同時,也增加了中國零部件企業的市場競爭壓力。另一方面,會產生一定溢出效應,對中國相關技術升級、人才培養、管理提升等方面產生積極作用。

    白益民:對中國本土的汽車零部件公司來說,不是機會,而是威脅。盡管中國擁有廉價的勞動力和大量人才,可能通過合資公司或者在日企工作享受到溢出價值,但是在人才培訓上,中日企業的方式也完全不同。日本的職員終身制更利于企業對人才的培訓,但是中國仍然是市場主導的人才方式。

    NBD: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你預計日本零部件廠商會在中國如何布局?

    王青:由于中國擁有發展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車所需的豐富的自然資源,日本要加快確立在全球的地位,必須借力中國。估計未來日本也將在動力電池方面,以各種投資和合作等多種方式,加速在中國的布局。

    白益民:日企掌握電子、電氣設備和技術,即使是造出有中國殼的汽車,日企也會非常樂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