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6 01:50:53
雖然監管層有意對房地產信貸再次進行壓力測試,但昨天《每日經濟新聞》在調查中發現,各家銀行上海分行目前尚未接到此類文件。
來自新華社的消息稱,本月19日召開的“2011年第二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中,相關人員透露,新一輪的房地產貸款壓力測試對高風險地區和一般地區進行分類測算,將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杭州、南京等七大城市列為房貸高風險地區。同時,壓力測試條件由原來的下降10%、20%、30%提高為下降30%、40%、50%,利率也分別上調27、54和108個基點。
未有實質性影響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伍永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這個壓力測試并不會對銀行目前的盈利能力造成實質性影響。”
他認為,前提是要房地產價格下滑,那么壓力測試才有實際意義。實際上,監管層的主要目的是想通過壓力測試來對目前的政策做更多調整,以防止在實際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
“目前,房地產價格并沒有大幅下滑。如果按50%計算,那么每次加息就需要27個基點,4次加息才能達到108個基點。但事實上,在目前政策的導向下,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幾乎沒有。”伍永剛如是說。
交銀國際銀行業分析師萬麗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認為:“從中長期看,銀行在房地產貸款上的比重已經開始慢慢傾斜。目前,銀行更愿意在新能源、消費貸等項目上放貸。”
同樣,在建行的年報發布會中,建行行長張建國在會上指出,在房地產貸款方面,新增貸款主要支持房價走勢平穩區域中資金實力強、開發資質高的重點優質客戶,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住宅類項目,包括居民住宅和經濟適用房項目開發。
他認為,2010年以來,政府調控政策陸續出臺,以遏制投機、抑制房地產泡沫,建行嚴格控制房地產貸款投放節奏和新增規模,保持房地產貸款穩健增長;合理引導信貸投向,適度降低房地產貸款集中度;持續優化貸款結構,確保新發放貸款主要用于住宅類項目,大力支持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設;同時嚴格貸款發放條件,強化押品管理,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不斷提升房地產貸款資產質量。
盈利能力穩定昨天,《每日經濟新聞》致電建行總行新聞處,相關人員透露:“目前他們還沒有接到類似文件。如果監管部門有壓力測試,會直接對接我行的風險部門。”
滬上一國有大行相關人員表示:“去年監管層要求銀行做壓力測試,結果顯示風險在可控范圍。此后,銀行自身也會每個月或季度做一次壓力測試,以便應對可能出現的情況。”
上述人員透露:“實際上,測試并不能對盈利能力這一項做出具體的數據說明,或者是預測。因為在實際過程中,會有各種情況出現,而目前的假設并不能成立或者說明具體問題。”
從目前已經出年報的14家銀行看,各家銀行的凈利潤同比都有大幅增長。除交行外,其余13家銀行截至2010年報告期末,凈利潤(不含集團利潤)共計6185.84億元,銀行盈利能力處于增長勢態。
根據2010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工行、建行凈利潤(不含集團利潤)超過千億元,分別為1616.54億元和1326.04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光大、華夏和中信銀行的利潤增速較快,分別增長了66.95%、59.29%和51.58%,分別增至127.6億元、59.90億元和208.30億元。
此前,在興業銀行2010年業績發布會中,該行董事會秘書唐斌也在采訪時表示:“房地產貸款的很多項目都是續作項目,因為授信項目很多都是好幾年的過程,雖然監管層一直在調控,但是之前遺留的項目還是被計算在內。”
興業銀行風險部總經理鄒積敏認為,去年房地產貸款上升的主要原因還是上一年度均衡投放和續作的計劃。
萬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從中長期看,建行和興業銀行在房地產開發貸上的占比下降趨勢較為明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