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基金

每經網首頁 > 基金 > 正文

基金重倉百倍市盈率個股華夏系“膽子”最大

2011-04-12 01:31:59

 每經記者  支玉香  發自深圳

    “價值投資”與高估值,在基金公司看來似乎沒有那么矛盾。據記者統計,不少去年市盈率高達百倍以上的個股,受到基金的青睞并且加倉,更有基金介入市盈率高達上千倍的個股,與此同時,有了基金的助陣,市盈率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基金重倉高市盈率股

    基金年報將基金的所有持股情況公布于眾,伴隨著上市公司年報的出爐,不少投資者對于基金加倉的個股大呼不解:一些年度收益率并不高,市盈率居高不下的個股受到基金的青睞,這是為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公募基金在2010年下半年對800多只個股進行增持,而截至2010年12月31日,被基金增持的800多只個股中,100多只個股的市盈率過百倍。縱觀全部A股的概況,市盈率超過百倍的個股為400多只,這意味著近三成高市盈率個股受到基金青睞。

    Wind統計數據顯示,被基金增持的高市盈率個股中,大族激光以5156倍的市盈率  (根據2010年末股價與最近一年年報計算,下同)居首。華夏系的華夏藍籌核心、華夏回報、華夏回報二號跟半年報相比均大幅增持,共計約2400萬股,同期,大成價值、建信優選成長、易方達價值成長、易方達中小盤等均繼續增持大族激光。

    投資市盈率上千倍的,大族激光并不是特例。市盈率高達3885倍的海通集團同樣受到基金“一窩蜂”的青睞,海通集團因為資產注入并將轉型為新能源,備受基金追捧,嘉實增長、中海優質成長、華寶興業收益增長、嘉實策略增長在去年下半年仍在繼續加倉。

    寶鈦股份同樣在去年下半年成為多只基金的“大眾情人”,華夏平穩、易方達科訊、諾安股票等在三季度介入或者增持,隨后的四季度易方達平穩增長、中銀藍籌精選靈活配置等繼續加盟。今年3月3日寶鈦股份公布的年報顯示,2010年全年,公司實現凈利潤345.69萬元,基本每股收益為0.008元,按照昨日(11日)寶鈦股份33.07元的收盤價,其市盈率已經高達4000多倍。

    基金對于高市盈率個股的青睞,從另外一組統計數據中也可得知:109只去年下半年被基金增持的市盈率過百倍的個股中,有104只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中出現了基金的身影。市盈率高達700多倍的京東方A,市盈率567倍的山西三維,市盈率百倍以上的羅牛山、九九久和華電國際5只個股雖然被基金增持,但是尚未有基金進入其前十大流通股東。

    “基金公司都有嚴格的風險控制體系,但是為了獲取超額收益,會在風控范圍之內做博弈。一些有重組預期和資產注入預期的個股市盈率高企,基金為了買到能最大限度賺錢的股票,也會鋌而走險。”一位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

華夏系基金最積極

    數百只市盈率超過百倍的個股紛紛受到基金的青睞,幾乎所有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都有不同程度地參與。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基金界大佬華夏基金不懼高市盈率,頻繁將高市盈率個股收入囊中,成為基金公司中最“膽大”的參與者。

    109只市盈率超百倍的個股中,華夏基金旗下產品一共參與了32只,占比3成以上,成為同期參與此類個股最多的基金公司。

    在剛剛過去的四季度,華夏系基金的重倉股中同樣出現了不少百倍市盈率的個股。王亞偉掌舵的華夏大盤和華夏策略精選同時于去年四季度繼續加倉東方金鈺,其中華夏大盤加倉378萬股,共計持有1600萬股;華夏策略在去年四季度加倉152萬股,共計持有1153萬股。而東方金鈺的市盈率已經高達145倍。

    事實上,王亞偉在去年三季度就開始“關照”東方金鈺,華夏大盤和華夏策略一躍成為其第一大、第二大流通股東。隨著東方金鈺玉石存貨重估被市場所發現,東方金鈺的股價飆升,去年下半年東方金鈺股價累計漲幅近200%,王亞偉則持續加倉。

    另外,華夏系的華夏行業精選、華夏平穩增長、基金興華等在去年四季度分別加倉農產品、洪都航空、大商股份。截至2010年四季度末,王亞偉掌舵的基金持有的高市盈率個股為太工天成、麗江旅游、新賽股份、中恒集團、山東海化、歌爾聲學等。

    洪都航空在去年11月成為眾多基金經理的夢魘。在36只基金于去年下半年買入或增持洪都航空豪賭重組后,洪都航空在11月發布一則“史上最無情公告”,宣告重組破滅,隨后洪都航空股價暴跌。

    直至目前,洪都航空的市盈率仍高居百倍以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季度,華夏平穩增長繼續增持500萬股,截至去年年底共持有800萬股。

    “基金公司賭重組、賭成長性,云開霧散后市價翻幾倍的不在少數,烏雞變鳳凰身價倍增的也不在少數,但是也有純屬炒作最終重組告吹,股價一落千丈者,對于高估值的個股,基金還是要慎之又慎。”一位基金研究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