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1-04-01 08:57:52
縱覽64份上市房企2010年年報,資金鏈壓力等內生因素伴隨保障房投放等外在背景,地產業或將在2011年下半年迎來格局漸變。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截至2011年3月30日,A股市場已披露年報的房企為64家(按申萬行業統計分類),剔除沒有主業收入的ST興業,64家房企中業績較去年下降的有13家,剩余均有所提高。而在業績下降的13家房企中,包括正在資產重組的綠景地產(000502)在內共3家公司出現虧損,其余房企均取得盈利。
綜合來看,64家上市房企2010年共計實現營業收入2887億,同比增長35.07%;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6億,同比增長35.7%。其中,四大龍頭萬科、保利地產(600048)、金地集團(600383)和招商地產(000024)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07億、359億、196億、138億,分別增長3.7%、56.2%、61.9%、35.9%;實現凈利潤72.83億、35.19億、17.76億、16.44億,分別增長36.7%、39.8%、51.7%、22.3%。
基于地產業特殊的收入確認方式,在經歷2009年至2010上半年的行業高度景氣之后,大量高質量的預收賬款確保了上市房企2010年凈利大增。
但也須一提的是,2010年底上市房企的現金流大降,甚至部分中小房企資金鏈緊繃程度達到歷史之最。數據顯示,64家上市房企2010年底合計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669億,而2009年底仍為402億。
再以“萬保金招”為例,四公司2010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2.4億、-223.7億、-30.4億和-44.5億,而2009年末,這個數據則分別為92.5億、-11.4億、-28.7億和70.5億。
現金流驟降的背景是2010年“嚴厲調控”背景下,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和新房開工面積都在繼續保持高增長。據統計局數據,2010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增長33.2%,房屋新開工面積增長40.7%,新開工增速達到近十年來最高值。
雖然經營現金流只是一個時點概念,更多只是一種警示,提示投資者關注真實的資金鏈隱憂。2011年上市房企能否彌補現金流缺口,仍要看其綜合信貸能力和銷售回籠水平。
首先看信貸能力。對于房企而言,信貸能力除了規模等基本面因素外,更直接與其背后資源相匹配。如大型龍頭企業保利地產,持續多年實現利潤、資產高速膨脹,其背后是超越同行的高強度拿地戰略。該類企業雖然表面上資金鏈緊繃,如保利地產去年經營現金流凈流出224億,但背后仍有同業不可復制的競爭力,包括信貸能力。
但對于中小房企而言,在直接、間接融資渠道仍較封閉的當下,將面對著較為險峻的資金環境。該類企業包括魯商置業(600223)、萊茵置業(000558)、天業股份(600807)、萬業企業(600641)、順發恒業(000631)、嘉凱城(000918)等。
也基于此,多家房企均在年報中表示,2011年把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放在首要戰略。中海地產和金地集團均表示,今年除了已經開始和即將進行的房地產基金,還將積極拓展海外融資;保利透露有意發行房地產基金;萬科則表示除合作外,將與大股東華潤集團的金融平臺進行對接;招商地產也稱,大股東招商局集團對其加大資源和融資方面的支持。
其次看銷售回籠水平。2011年年初第三輪地產調控即全面展開,2月份全國主要城市的住宅銷售已出現明顯下降,各商業銀行業也因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而收緊了銀根。
2011年全國住宅市場更大的壓力仍來自保障房。2011年要啟動的建設保障性住房是1000萬套,預計7年內達到5000萬套。如此巨額保障房供應,將明顯動搖中低端住宅市場的定價體系,該類地產商將面臨行業洗牌。
據統計局數據,2010年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余額超過兩個億。有不少券商分析報告預計,這部分資金能支撐開發商6個月左右的運營。因此,若當下的低成交量的狀況持續到下半年,對地產商的資金鏈將有顯著影響。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