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30 02:04:44
對于8家上市銀行的靚麗 “成績單”,多家機構并沒有絲毫的意外。相比之下,業內更加關心銀行未來能否持續年報行情。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在銀行規模不斷擴大、凈息差回升、中間業務持續高漲的背景下,短期內,銀行業績無疑非常好看。在已經公布年報的8家銀行中,華夏銀行的凈利潤增幅最大,達到59.29%,增幅最小的深發展,也達到24.91%。但是,這樣的增長速度放在長期來看,能否持續?
凈息差回升標志銀行盈利能力的凈息差基本上是所有銀行年報中的一個亮點。橫向比較目前公布的8份年報,所有銀行的凈息差都超過了2%。其中,民生銀行以2.94%位居8家銀行之首,而凈息差最低的中國銀行,也達到了2.07%。
光大證券的一份報告分析,凈息差的回升主要來自于貸款收益率的提升和同業業務的正面貢獻。以民生銀行為例,在2010年,銀行的貸款收益率提升了47基點至5.79%,其中公司和零售貸款收益率分別提升了49基點和41基點。而由于定期存款重定價因素,同期存款成本率卻下降了13基點至1.53%。與此同時,同業資產收益率提升幅度為109基點,明顯高于同業負債成本率,提升幅度35基點。
“2011年節后,銀行又多次上調了利率和存款準備金,這意味著凈息差在今年仍有上升空間。”廣發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沐華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2010年以來的三次加息的方式看,央行對加息較為謹慎且具有明顯的政策導向性。長期存款利率上調幅度大于長期貸款上調幅度,且隨存款期限上升而增加,改變了定期存款負利率的局面,為長期資金投資提供保值渠道。
“預計今年1季度,凈息差仍會大幅提升,而2季度和3季度,則會相對減速。”她認為,2011年的節后加息中活期存款利率首次上調,幅度遠小于一年期存貸款利率上調幅度25基點,為4基點,對凈息差負面影響較小。由于活期存款占比近半,且銀行在加息周期縮短貸款重定價期限,加息對銀行凈息差的影響依然正面,2011年上半年將是貸款重定價推升息差的主要階段。
角逐中間業務在8家上市銀行陸續披露2010年年報后,除了利潤增幅、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等指標外,收入結構也漸被業內人士所關注。
“從過度依賴息差收入到提高中間業務質量和占比,銀行業的轉型已經將目光轉向了中間業務。”國泰君安銀行分析師伍永剛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年報顯示,銀行中間業務在2010年增長迅猛。大部分銀行的手續費、傭金等中間業務收入增速都超過30%。以銀行手續費和傭金收入為例,深發展、華夏銀行、民生銀行、中行、建行、興業銀行、農行及浦發銀行分別增長34.24%、37.41%、77.72%、18.41%、37.61%、50.16%、29.4%和64%。
“銀行中間業務是未來銀行發展的一個方向。雖然目前不是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但是各家銀行還是會先將它做上去。”沐華表示。
伍永剛告訴記者,大銀行和小銀行中間業務基數不同,發展速度和思路也就不同。“民生銀行的中間業務增長幅度能超過70%,完全是因為發展了中小企業金融。一般來說,大行比較偏重銀行卡、結算等業務,而中小銀行則更傾向擴展咨詢項目、理財產品項目等。”
另有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銀行傳統的盈利模式就是依賴信貸規模的擴張。“雖然都知道僅靠這一條路擴張很局限,但是要‘跳出這個圈’很難。如今,銀行中間業務的貢獻也僅僅只有20%。”
“未來中間業務的增長空間還有很大,預計增長速度將會在15%~20%之間。銀行現在也在積極的做結構轉型,改變盈利模式。”伍永剛表示,各銀行對這塊業務都很重視,這也涉及到了銀行未來發展戰略。
高增長或難持續在沐華看來,2010年銀行發展增速尚在合理的范圍。“銀行的發展和中國經濟增長掛鉤,中國經濟沒有波動的話,銀行30%的增長速度也算合理。”
據她分析,短期來看,各家銀行都在擴張,這意味著銀行在未來一年還是會持續高增長。
伍永剛則認為,30%的增速太快,長期來看,并不能持續。“即使各銀行高層都預計今年凈息差還會持續上升,但貸款規模的收緊以及部分銀行撥備的可能持續提高,則會制約銀行業績的快速增長。
此外,他分析說,銀行業高速增長與2009年的天量信貸有關。“在經歷了2009年銀行天量放貸之后,國家各地的投資項目也有序展開了。在2010年,為了這些開工項目的順利進行,國家必須拿出一部分的信貸來支持,不可能一下子將信貸完全收緊。所以,2010年銀行的高速增長是當時的天量信貸的一個后續效應。”
伍永剛估計,2011年是銀行發展的一個過渡期。銀行之后的增速將回歸一個平穩水平,不會超過2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