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3 02:44:42
鐵打的基金公司,流水的兵。
3月1日,金鷹基金宣布增聘林華顯擔任金鷹成份股優選的基金經理。
據統計,年初至3月1日,有38只老基金的基金經理調整,其中增聘26起,占變動比例的68%。而在這些人中,投研經歷不足5年的基金經理超過五成。
基金經理今年7成為增聘3月1日,金鷹基金宣布增聘林華顯為金鷹成份股優選基金的基金經理,與原基金經理楊紹基共同管理。
資料顯示,原基金經理楊紹基管理有3只基金,即“一拖三”,采用雙基金經理制無疑減輕了其管理壓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伴隨新基金數量的快速擴張,增聘基金經理成為了近一年多來基金經理變動的主流。
統計顯示,剔除新基金后,自年初至3月1日,共有38只老基金的掌門人有所調整,涉及34位基金經理,而其中屬于增聘方式的共有26起,占基金經理變動比例的68%。
年內,華夏回報及華夏回報2號同時增聘張劍擔任基金經理,博時基金旗下的博時大中華亞太基金增聘張溪綱為基金經理,新華鉆石企業增聘基金經理李昱。
不過,也有部分基金出現了掌門人變更情況。匯豐晉信中小盤迎來了新基金經理廖志峰,長盛貨幣和長盛全債兩只基金的基金經理也變更為了梁婷。
半數投研經歷不足5年自去年新基金呈爆發式增長后,不斷擴充的基金數量進一步凸顯出基金人才的缺口。
與此同時,伴隨著基金經理的頻繁流動,實行雙基金經理制或多基金經理制,也早已成為基金公司務求基金穩定運作的指導思想。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具備4年至5年投研經歷的基金經理,成為了此次增聘的主流。
此次金鷹優選增聘的林華顯2004年才在金鷹基金開始投研類的工作,歷任職位有交易員,交易主管,和基金經理助理,投研經歷只有約5年。
統計顯示,在今年增聘的基金經理中,證券從業經驗以5年至8年為最多,而證券從業經驗超過10年的基金經理則是不超過6位。
如果從證券投資研究經驗來看,不到5年的基金經理比較多,約占五成以上。
如果要從實際管理基金的經驗(包括基金經理助理)來看,管理基金時間超過2年以上的基金經理則變得更為稀缺。
從成長的方向來看,絕大多數基金經理還是依照從行業研究員到基金經理助理,再到基金經理的成長路徑,不過如同此次金鷹基金增聘的林顯華,也有基金經理是從交易員發展為基金經理。
此外,除了遵循傳統的培養路徑外,一些基金公司則是將專戶的投資人員增聘為了基金經理。
工銀瑞信四季收益債券型基金增聘江明波為基金經理,而其也擔任著專戶投資部總監。新華鉆石企業增聘基金經理的公告顯示,新增聘的李昱則是公司專戶管理部的負責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每經訂報電話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