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2011 宏觀風險來自過剩流動性
2011-01-13 01:35:45
每經記者 許婧 發自北京
宏觀經濟在2011年仍將十分復雜,保增長、調結構、控通脹并行,其中物價調控是最受關注的內容。
在上述背景下,2011年將是貨幣政策調控年:巴塞爾協議Ⅲ將陸續在銀行業中施行,差別存準率將成為央行常規調控工具,信貸類銀信理財產品也會陸續轉入表內……
作為經濟的核心,金融業在今年如何應對貨幣政策的巨大調整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同時,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持續進行以及歐債危機的進一步演化,金融業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也遭遇到了新的挑戰。
金融業在新的一年將何去何從?多位業內資深人士齊聚《每日經濟新聞》“2011中國投資年會”,對上述問題作出了探討。
昨日(1月12日),在《每日經濟新聞》舉行的“因勢而變——2011年投資年會金融分論壇”上,多位金融業知名人士就今年宏觀經濟和金融形勢進行了激辯。
宏觀經濟形勢方面,與會嘉賓認為7萬億~7.5萬億的信貸規模是比較合適的,而目前的風險主要來自流動性;同時,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也會為中國經濟增添不確定因素。
金融方面,穩健的貨幣政策會使銀行的放貸沖動受到抑制,而資本充足率的提升也使銀行有了補充資本的需求,但銀行也面臨著資本市場大發展和金融脫媒等業務的發展機遇。
宏觀經濟求解
如果說2010年被稱為宏觀經濟最復雜的一年,那么2011年的經濟形勢也同樣充滿懸念。上海國際信托公司總經理傅帆指出,今年的宏觀經濟形勢會非常復雜已經形成共識。
針對市場最為關心的穩健貨幣政策的解讀,農行戰略管理部總經理胡新智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內涵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要調控總量;第二是調整信貸量;第三是調整信貸結構。
信貸總量方面,中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宗良表示,保持7萬億~7.5萬億的貸款規模是比較合理的水平。胡新智則指出,今年整體來講,貸款增速會下降,信貸規模也會適當收縮,而這會使銀行調整結構的動力增加。
胡新智表示,結構調整方面,不能依靠傳統的方式,銀行業應該主動地適應國家整個宏觀調整的背景。從整體的宏觀層面來看,銀行業一定要跟上國家的形勢,如果結構調整不及時的話,可能面臨很大的危險。
2010年11月,我國通脹率高達5.1%。分析指出,今年的通脹形勢不容樂觀,上半年甚至面臨著緊縮政策密集出臺的可能。對此,華夏銀行副行長黃金老表示,目前宏觀經濟主要問題還是來自于流動性過多和通脹的危險。
針對CPI未來的走勢,胡新智表示,農行對今年CPI的預測值是4.3%。他同時強調,要隨時監控CPI的走勢,并采取靈活性加息。CPI沖高一個重要原因是外匯占款長期以來一直居高不下,而基礎貨幣也因此被動投放,在央行去年6月宣布匯改之后,匯率政策的走向一直備受關注。
宗良表示,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關系不單是經濟因素決定的,也有政治因素。未來人民幣小幅度的升值或者雙邊波動對中國來說最為有利,也有利于未來的市場化。宗良還指出,從匯率的角度講,美國采取了量化寬松政策,歐洲由于債務危機的因素也可能采取量化寬松政策,美國目前M2的總量大概是8.7萬億美元,中國現在是10萬億美元以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民幣兌美元應該貶值。
除了內部因素外,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也為今年宏觀經濟增加了不確定因素。傅帆表示,對中國經濟產生比較大影響的就是以美國為代表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其負面影響中國必須正視。從國內看,短期的效益以及長期暴露出來的問題,會使這一局面更加復雜,大量投資造成的產能過剩,以及環保方面的問題,都可能對今年的政策取向造成影響。
工行戰略投資部副總經理鄒新表示,無論是人民幣的走勢,還是國際資金的走勢,美元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量。
金融機構應變
在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下,金融機構的應對方法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在昨日的分論壇上,各方嘉賓也就此進行了討論。
胡新智表示,2011年央行貨幣政策調整將更加精準,更加科學化,更加有針對性。“比如說哪個銀行業務發展過快,央行就會對其出臺差別性的對策。從2011年本身來講,我覺得對銀行的影響利弊都有。具體來說,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包括核心資本充足率,大部分是能滿足監管要求的,而信貸總量假設7.5萬億的話,整體來講,貸款增速在下降,貸款增速的下降,信貸規模適當收縮,也為銀行調整結構提供了動力。”
鄒新表示,隨著中國力量的不斷崛起,中國資本市場包括債券市場,會迎來大發展。對于銀行來說,金融脫媒的機遇非常關鍵,工商銀行覺得這兩年機遇大于挑戰。
關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鄒新表示,對平臺貸擔憂是毋庸置疑的,銀行對于風險也非常關注。“如果考慮到2011年財稅改革的破題以及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包括土地出讓金的超預期增長,目前來看,這種風險被高估了。”
觀點集錦
◎華夏銀行副行長黃金老:
1.今年中國主要還是面臨流動性過多和通脹的危險。2.今年將是“調控之年”,從金融機構來講,很大的不確定性來自于政策和監管環境的變化。尤其要關注這些調控措施會不會帶來資金成本的提高。
◎農行戰略管理部總經理胡新智:
1.穩健的貨幣政策,其內涵有三個重要方面:一是要調控總量;二是調整信貸量;三是調整信貸結構。使用的工具有兩個,一個是數量工具,一個是價格工具。2.銀行業應該主動地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相應地進行信貸結構調整。
◎工行戰略投資部副總經理鄒新:
1.流動性管理是當前的首要的問題。監管層會適當地針對流動性具體情況來對經濟溫度進行調整。2.隨著中國經濟力量的不斷崛起,中國來自投資相關的需求成為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內的重要力量。決策層對投資的適當控制,以及結構的調整,將會變得非常突出。3.考慮到2011年財稅改革的破題以及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包括土地出讓金的超預期的增長,目前來看,平臺貸風險是被高估了。
◎中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宗良:
1.經過近幾年的重組改革,銀行業各方面風險管理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銀行業風險總體上不是太大。2.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關系不單是由經濟因素決定的,也有政治因素。未來人民幣小幅度的升值或者雙向波動對中國來說最為有利,也有利于人民幣未來的市場化。
◎上海國際信托公司總經理傅帆:
1.對于信托行業來說,2011年最緊要的問題實際上是生存,而不是發展的問題,因為信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戰略定位目前還不太清晰。2.關于信托業政策的變化,包括對信托業主要業務種類的限制,最終都需要信托行業轉型來應對,否則信托業存在的必要性都會失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