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銀信產品入表在即 票據理財或成銀行資產騰挪新途徑

2011-01-12 01:46:49

每經記者  徐子莫  發自上海

理財2011·格局

  回顧2010年的銀行理財產品,充滿悲喜。結構性理財產品借著資產價格和大宗商品漲價的東風,一改往日頹勢,成為去年收益最高的產品種類。最火熱的信貸類產品卻遭遇監管狙擊,發行不暢。

        展望2011,銀信產品在計入表內后將占用銀行大量可貸資金,在這一背景下,又有銀行通過發行掛鉤其票據資產的理財產品,希望借此轉移相關的表內風險資產。相比中資行,外資行的日子可能要好過一些,他們的結構類理財產品去年收益不菲;但是,在大宗商品價格風險不斷累積、人民幣升值可能加速的背景下,其未來的收益也充滿變數。

        一度消失在人們話題之外的銀信合作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在今年信貸總量緊張的情況下,滬上已經有商業銀行表示,在今年二季度以前,將把銀信產品全部計入表內,目的是為了給今年下半年信貸市場提供足夠空間。

        但也有銀行向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按照銀監會《關于規范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將在2年內把表外資產轉入表內,并按照150%的撥備覆蓋率要求計提撥備。

        《通知》對新增的銀信合作業務規定,期限不得低于1年。同時,信托公司信托產品不得設計為開放式,所涉及的融資類銀信理財合作業務,包括但不限于信托貸款、受讓信貸或票據資產、附加回購或回購選擇權的投資、股票質押融資等類資產證券化業務。

到期銀信產品分流年內信貸

        “銀信合作不可能被叫停,之前的禁令主要是出于風險管控。信托產品的面世,就是中國資本市場金融產品創新的一個平臺,”信托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一位委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所有的銀信產品均按150%的比例計提撥備,并且在今明兩年必須轉為銀行表內資產。原先銀信產品不被計入資負表內,但現在被計入之后,商業銀行考慮到資本重組關系,發行銀信產品的動力將會減小。”

        上述專家透露:“去年1~6月份信托融資速度快,規模大,銀監會因此倉促叫停銀信合作。去年上半年,銀行新增貸款約4.6萬億元,而銀信合作一類的表外資產卻達到了2.8萬億元。這使得監管層不得不開始管控。先叫停,再出政策。目的還是要控制風險,叫停并不是目的。”

        來自用益信托工作室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存量銀信合作產品總規模為1.8萬億元。其中,融資類產品占1萬億元。數據同時表明,到今年6月30日,上述1.8萬億存量銀信產品中,將有65%的產品到期,實際可能轉入表內的銀信產品規模約在6000億元左右。

        同時他表示,在去年近8萬億元的新增信貸中,銀信產品并沒有計入表內,如果計入其中,實際上2010年的信貸是超過8.5萬億元的。

        根據市場普遍預測,今年信貸總量在7萬億~7.5萬億元,如果考慮存量銀信產品,實際新增信貸總量可能只有6.7萬億~7萬億元,這意味著2011年的實際信貸規模較2010年將縮水多達1萬~2萬億元。

資產轉表外新招:票據理財產品

        目前商業銀行的表內業務是指例如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透支、各項墊款等;而表外業務主要以各類中間業務為主,按照現行的會計準則不記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增加銀行收益。

        一國有大行相關業務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表外業務是有風險的經營活動,形成銀行的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其中一部分還有可能轉變為銀行的實有資產和實有負債,通常要求在會計報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商業銀行風險資產大幅增加之后,銀行還是需要大量去做銀信產品,因為現在這類產品計入表內之后,必須考慮到資本重組關系。我們可以估算一下,如果整個銀信產品都按150%撥備提取,那么商業銀行大概還需要1500億左右的資本金。”上述銀行相關人員表示,“不過,這只是個靜態算法,在實際操作中,是很多個信托計劃去支持一個信貸,而且大多數信托產品都會在2年之內到期,所以銀行在這方面壓力不算太大”。

        不過,也有銀行開始在票據壓縮上著手,通過銀行內部發售理財產品,而這種方式主要是與其他銀行合作。通過與其他銀行合作,變相發售用本行票據資產制作的理財產品,并將票據資產從表內轉到表外。一國有銀行人士直言:“我們實際是在變相繞過監管,現在發行量比較小,監管部門還沒有關注,但規模大了之后就難說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