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今年或加大不動產投資力度
2011-01-05 03:02:27
每經記者 徐子莫 發自上海
去年9月 《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出臺,但事實上在《辦法》出臺前,就已經有不少險企曲線進入不動產市場。《辦法》發布后,險企更加積極,2010年末,泰康、陽光、安邦等8家保險公司積極參與北京CBD6宗地塊的競價,其慷慨的報價不亞于開發商。
不少業內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2011年,保險公司進軍不動產勢必大刀闊斧。
今年險企或加大投資力度
來自中國不動產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6年到2009年,保險公司以自用名義購買的寫字樓面積已超過120萬平方米,總投資額接近200億元,有近10家中外資保險公司涉足房地產投資領域。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少保險公司相繼在全國拿地,并通過旗下子公司與房地產公司開展項目合作。
廣發證券保險分析師曹恒乾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把資金分流一部分到不動產,多了一個資渠道。商業地產租金回報率較高,可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
一家大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保險資金負債性比較強,投資期限比較長,商業地產本身針對的是企業等機構客戶,而這部分回報是穩定的,投資收益比較可觀。
有消息稱,截至2010年末,保監會已經收到各大保險公司重大不動產投資項目的審批單高達110單,涉及資金5000億元。
不少保險公司認為,2010年9月保監會出臺《辦法》,下半年保險公司涉足不動產市場的腳步比較緩慢,不少公司還在做規劃,相對去年,今年才是保險資金真正開始投入不動產的第一年。
雖然保險資金進入不動產全面開閘,但監管部門沒有放松對保險公司的“緊箍咒”。保監會主席吳定富表示,今年將重點監管股權和不動產投資,防止保險公司出現投資沖動。要完善資產管理機制,制定發布《保險資產托管管理暫行辦法》,推進托管進程,規范托管行為。加強風險控制,繼續健全資金運用風險監控機制,重點防范違規投資、盲目沖動和道德風險。堅持資產管理能力要求,推行大類資產配置比例監管。加大資金運用現場檢查力度,對違規運用資金的保險機構和高管人員,依法嚴肅處理。
不動產投資熱情高漲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認為,政策開閘后,保險公司以前儲備的項目就可浮出水面。《辦法》對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的標的進行區位限制,主要是考慮到北京、上海及杭州等商業發達城市的商業地產具有稀缺性,從而具有較大的增值潛力和安全邊際。
目前,中國平安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拿下數塊地塊。而中國人壽浙江分公司也抄底了浙江杭州中心地塊。中國人保集團也以40億元的價格購得北京西城區首都時代廣場。
除了直接購買物業,一些保險公司以股權方式繞道不動產。
中國太平近日公告稱,斥資2.16億元購買深圳福田燃機電力公司30%股權。而該公司旗下原本用于燃氣發電的地塊或將變更。
在上海東陸家嘴一帶,保險公司高樓林立。中國保險大廈、生命人壽大廈、中國平安金融大廈、太平金融大廈都盤踞在此。
位于小陸家嘴中心的中國平安金融大廈開發商是平安金融發展有限公司,該大廈租金在11.5元/日/平方米。中國保險大廈開發商為中國保險有限公司,共42層,目前租金水平為8.5元/日/平方米。生命人壽大廈原名是銀峰大廈,由2005年生命人壽買下后改名為生命人壽大廈,大廈租金4元/日/平方米。
而不得不說的是太平金融大廈,該樓緊挨著金茂大廈和環球金融中心,投資金額高達22億元,占地面積9259平方米,建筑面積超過11萬平方米,總高度為216米。據披露,大廈計劃2011年2月份竣工并交付使用,租金預計為8元~10元/日/平方米。
屆時屬于中國太平旗下子公司的太平人壽、太平養老保險和太平資產管理公司等機構就會搬進這幢寫字樓,而剩余樓層將對外租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