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12-31 03:10:00
“我們拿到了施工建設許可和預售許可,國土資源部的人前兩天剛來過,怎么還是閑置?”昨日(12月30日),《國土資源部關于房地產閑置土地情況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詳細羅列了上海德天置業等開發商的閑置土地情況后,德天置業全資股東——卓越集團上海德天置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任玲有些不解。
在上述《公告》的附件《企業原因造成且尚未處置的房地產閑置土地情況表》中,上海德天置業排在第一個。這家公司獲取土地的時間是2002年1月10日,屈指算來囤地土地時間已接近9年。
但任玲說,項目早已獲得了施工建設許可證,并領取了預售許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調查發現,該地塊確實在施工。
同樣因“企業原因”而被指閑置土地的上海君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也稱,新橋鎮-100號地塊的施工進度接近竣工,“有關地塊閑置的信息有誤。”
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分析師薛建雄在使用其內部系統查閱上述閑置地塊資料后驚然發現,除了上述新橋鎮-100號地塊,其余4幅地塊目前均已開始銷售或已售完。國土資源部公布的權威信息,緣何與機構了解的實際情況有如此大的出入,令人一頭霧水。
實地探訪:卓越“閑置地塊”已建別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于去年四季度現場訪問過國土資源部昨日公布的因“企業原因”閑置的上海德天置地開發的誠邦別墅一期 (又名圣安德魯斯公寓)。當時該別墅項目僅能看到少量“半拉子”工程,大部分地塊處于閑置狀態。
當時赴香港上市招股的卓越置地,曾通過招股說明書,公布過誠邦別墅一期的資料:“由于發展項目在未經土地管理機構同意情況下停工超過兩年,根據土地出讓合同,我們的土地使用權或被沒收歸政府所有。”
卓越置地并不相信誠邦別墅的土地會被沒收,該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寫道:“相信我們的土地遭沒收的風險很小。”
昨日,記者再度來到誠邦別墅一期地塊,發現所有地塊已蓋了房子,絕大部分已完成建筑封頂,目前在做的是外立面和屋頂等工程。
不過,記者并未從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網站找到誠邦別墅的施工建設許可證,也沒有在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以及網上房地產看到一期項目的預售許可。
上海網上房地產信息顯示,誠邦別墅最新的預售許可證是在2010年5月20日取得,總共只有2套,且地址是業輝路555弄內。而記者昨日現場觀察到的是一期在建工程,和二期(即業輝路555弄)有一條河道阻隔,按常規判斷,一期應該不會使用二期的地址。
機構數據:多個項目已建樓盤甚至售罄
除了誠邦別墅,其他由國土資源部公布的因“企業原因”閑置的地塊,也有機構提供的信息佐證項目并沒有閑置。
薛建雄查閱上海倉橋房地產經營有限公司、上海莘迪房地產有限公司、上海寶靜置業有限公司3家開發商的項目銷售信息,發現這些公司旗下的項目已經銷售,部分甚至已經售完。
薛建雄說,由于這些開發商都是項目公司,旗下的項目本來就不多,而且開發的項目所處區位和國土資源部公布的閑置地塊所在區位是一樣的,因此可以判斷,國土資源部公布的閑置土地,應該就是這些開發商正在或已經銷售的項目。
而被國土資源部公布的因企業原因閑置的地塊中,還有新橋鎮-100號地塊。地塊的項目公司的控股股東——上海亞繁集團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這一項目已經接近完工。
上述地塊究竟是什么原因被國土資源部列為 “因企業原因閑置土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進一步深入采訪,了解真實原因。
新聞背景
國土部公布18家囤地企業
每經記者 張敏 發自北京
2004年,中石化控股的北京井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先后在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鎮獲得3宗住宅土地,用于建設井田花園專家居住小區項目,3塊地的總面積超過26公頃。土地出讓合同約定,這3宗地塊的最晚開工時間為2005年2月26日。但截至目前,3塊地均未動工,即閑置時間已達5年。
昨日(12月30日),國土部公布了26宗閑置住宅用地,涉及18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其中最長閑置時間達17年。中石化成為房地產開發企業及其控股股東中最“大牌”的一個。
這26宗地塊均為地方上報,是由房地產開發企業自身原因造成,至今尚未得到處置。國土部強調,對土地閑置一年以上不滿兩年的,必須征收閑置費;閑置兩年以上的,必須堅決收回。
對于上述土地如何處置,國土部方面并未給予記者明確答復。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此次公示以警示作用為主,但仍不排除政府收回土地的可能。
最長閑置17年
在國土部公布的上述26宗土地中,北京和上海各5宗,其余分布在江蘇、福建、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等省份。
閑置土地面積最大的地塊達58.8公頃,位于湖南省長沙市。閑置時間最長的是福建省漳州市的一宗地塊,福建東嘉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于1992年獲得這宗47公頃的土地,約定開工時間為1993年8月22日,照此計算,該地塊已閑置長達17年。
另外,僅湖北天門一地就有7宗地塊上榜,閑置時間均超過兩年。
國土部表示,公示上述土地的目的是,依照“國10條”要求,嚴格依法查處土地閑置及炒地行為,并限制有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新購置土地。
這并不是國土部首次對閑置土地進行公示。今年8月,國土部曾曝光全國2815宗閑置土地,總面積達16.95萬畝,粗略估算,這些土地可供房地產企業開發半年。國土部還表示,閑置土地已成為房地產用地違法違規的主要問題。
但另一方面,在上述2815宗閑置土地中,因毛地出讓拆遷難、調整規劃等政府和客觀原因造成閑置的約占六成以上。企業自身原因造成的閑置較少。
據了解,這也是國土部首次對企業自身原因造成的閑置土地進行專門公示。一位不愿具名的土地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些年地價飛漲,如果這些土地轉手,其收入將遠大于房地產開發所得。
或被全部收回
記者發現,在上述26宗閑置土地中,有17宗的合同約定動工時間在2008年12月30日之前,照此計算,這些土地的閑置時間均已超過兩年,而按照規定,這些土地都面臨著被無償收回的危險。
另外9宗未約定動工時間的土地,企業獲得土地的時間也均在2007年以前,距離土地出讓合同的簽訂均已超過3年。
根據《閑置土地處置辦法》規定,超過約定的動工時間滿一年的,可以征收相當于土地使用權出讓金20%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兩年未動工開發時,可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對于這一點,國土部也在昨日的文件中予以強調。
國土部還表示,名單中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及其控股股東,在閑置土地查處整改到位前,暫停其參加新的土地競買活動;對已查處整改到位的,經核實并公示后,可解除上述限制。
這也意味著,包括中石化在內的囤地企業,近期可能失去在土地市場的拿地資格。但對于上述閑置土地及相關企業的處理方式,國土部方面并未給予記者明確答復。
在國土部強化保障房土地供應的思路下,商品房用地供應愈加緊張,但在不少城市,“囤地”已成為推高地價的重要因素。對此,今年出臺的兩輪調控政策均對土地問題予以明確,“打擊囤地”已成為政策調控的重要著力點。
上述土地專家表示,國土部發文的主要目的在于警示企業,告誡其囤地風險,但在地方政府的實際處理中,不排除收回土地的可能性。
|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www.jzqfr.cn |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