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四行融資再測算 國務院提五標準

2010-05-07 03:36:28

測算的標準有五項:今年貸款投放數量、現金分紅率、維護國有控股地位、資本充足率不低于最低標準,以及考慮資本市場承受能力。

每經實習記者  蔣欣萌發自北京

4家上市銀行現有再融資方案

  ◎中行:A股發行不超過400億元可轉債;另可單獨或同時配發、發行或處理不超過已發行A股或H股各自總面值20%的股份

        ◎工行:A股發行不超過250億元可轉債,并在H股市場發行不超過H股股本20%的股份

        ◎交行:A+H融資420億元,配股按每10股配售不超過1.5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A股和H股配股比例相同

        ◎建行:A+H融資不超過750億元,按每10股現有股份配發不超過0.7股供股,A股和H股供股比例相同

        四家大型上市銀行再融資的靴子仍未落地。

        昨日  (5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國務院要求工行、建行、中行、交行4家大型上市銀行對融資規模進行測算,測算的標準有五項:今年貸款投放數量、現金分紅率、維護國有控股地位、資本充足率不低于最低標準,以及考慮資本市場承受能力。

按五標準測算融資額

        經過2009年的高速放貸,4家大型上市銀行普遍出現了資本充足率大幅下降的現象,因此,4家銀行都提出了資本金補充計劃。國務院要求,各家銀行補充的資本金要至少“管一年”,也就是在2010年資本金能夠支持銀行業務的擴張。

        今年央行確定了7.5萬億元的信貸投放目標,各家銀行也相應制定了各自的信貸投放目標,這也是測算再融資的基礎數據之一。比如,建行預計人民幣貸款投放增速在17%左右,據此綜合測算,需要再融資不超過750億元。

        國務院要求4家大型商業銀行降低分紅率,并設置了45%的分紅率上限。分紅與再融資是一對矛盾,監管部門要求,銀行不能一邊大幅分紅,一邊卻向市場天量融資。在建行2009年年報發布會上,董事長郭樹清就分析了分紅與再融資的矛盾,他說,如果股東說分紅少一點,資本金補充就多一點,分紅政策就是在全部分掉和全部用來補充資本金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降低分紅率也得到了匯金公司的支持。4月30日,匯金公司發表聲明,支持工中建三行將2009年的現金分紅比例由50%降至45%,以提高三行通過內部積累補充資本的能力。

        維護國有股的現有控股地位也是國務院要求大型商業銀行再融資必須考慮的條件之一。目前,匯金公司和財政部分別占據著4家大型商業銀行的控股股東地位,再融資方案中,各家銀行都要考慮國有股東利益,便于國有控股股東參與再融資。

        資本充足率保持在11.5%以上,是銀監會對四家大型銀行的要求,因此,測算再融資規模也要考慮這個指標。

        另外一個考慮的前提條件是資本市場承受能力。一是A股和H股的融資比例以及相應的承受能力,二是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的比例。

再融資方案仍存變數

        目前,4家銀行都公布了再融資方案,但在完成融資以前,都充滿著變數。

        中行的再融資方案是A股發行不超過400億可轉債,另外,可單獨或同時配發、發行或處理不超過其已發行A股或H股各自總面值20%的股份。工行的方案是在A股市場公開發行不超過250億元可轉債,并在H股市場發行不超過H股股本20%的股份。交行是A+H融資420億元,配股按每10股配售不超過1.5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A股和H股配股比例相同。

        建行的方案經歷了一波三折。按照最初的設想,建行將在A股定向增發450億元,在H股市場配售300億元。但目前的方案改成了A+H兩地配股。按照每10股現有股份配發不超過0.7股供股,A股和H股供股比例相同。本次A、H股可配股數分別不超過6.3億股、157億股,融資總額最高不超過750億元。

        知情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建行方案修改后,從A股市場融資的數額會大幅度降低,因為建行A股占3.85%,其余全是H股,如果同比例配售的話,顯然主要是從H股市場融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