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專家稱四年前撰文預測青海7級以上地震

2010-04-22 03:08:34

每經記者  黎光壽  北京報道

        4月19日,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員郭安寧通過電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和他的父親、曾經長期擔任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所長和甘肅地震局局長、現任中國地震咨詢委員會主任郭增建等人曾在2006年3月就預測,青海地區在2012年前后2年有7級以上地震。

“青海地震有規律可循”

        郭安寧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他與郭增建合寫的《青海7級以上大地震發生時間特點的研究》一文于2006年3月發表在該年度的第一期《西北地震研究》雜志上。他發給《每日經濟新聞》的文本顯示,他們采用“周期性、倍周期性和每個周期的黃金分割性組成的時間系列去擬合以往實際大震發生的時間間隔分布,并按擬合程度對將來大震發生時間作預測”,得出了上述結論。

        郭增建在論文中表示:“在東昆侖斷裂帶上20世紀曾發生過6次7級以上大震,即1902年11月4日秀溝附近7級地震  (北緯(N)36°,東經(E)96°);1937年1月7日花石峽北7.5級地震  (35.2°N,98.9°E);1963年4月19日阿拉克湖7級地震(35.5°N,97.6°E),沿東昆侖斷裂帶直向西延至藏北則有1997年11月8日的7.5級瑪尼地震(也有定7.9級的)(35.3°N,87.3°E)和1973年7月14日亦基臺錯7.3級地震(35.1°N,86.5°E)。在瑪尼大震與阿拉克湖大震之間的昆侖山口以西地帶在2001年11月14日發生了8.1級地震……上述6次7級以上大震……其時間間隔分布較好地符合以25年為周期的三性分布”。

        “三性分布是在時間軸上以25年為間隔一個接一個出現的,它是確定性的,不是概率性的。”而  “從東昆侖地震帶上7級以上大震的實際時間間隔分布”來看,“實際的大震不可能在每個周期點上和黃金分割點上都存在,但只要分布在其中幾個上,而不分布在這些點的空檔間隔上,就有外推預測的價值。”

        “由于實際分布與理論分布符合較好,所以我們可由已發生的地震向未來外推,即在1997年瑪尼大震之后15年的2012年在東昆侖斷裂帶有可能再次發生7級地震。其發震的具體地段可能在缺震的地段。”

        郭安寧表示,研究的方法可采取空區法、靜中動判據以及立交模式法。“空區法”、“靜中動判據”和“立交模式法”都是中國地震預測界所常采用的方法。“空區法”的主要創立者是李四光,后兩者的創立者也各有其人。“不過后來就沒有人繼續對青海地震進行中短期研究和做出臨陣預測。”

中國地震局:學術研究不能作預報證據

        原中國地震局京津組組長汪成民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郭增建是中國地震預測最早和最權威的研究者和開創者之一,“他的長處在于做中長期預測”。中國地震局研究員高建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郭增建已經80多歲了,廣受地震研究界尊重。

        《每日經濟新聞》撥打中國地震局相關人士的電話,該人士告訴記者,郭增建的文章屬于學術研究,“學術研究的觀點是不能作為預報證據的”。

地震與大旱有關?

        記者在4月15日玉樹地震第二天就電話采訪過中國地震局研究員、旱震關系學說的創立者耿慶國,他表示本次玉樹地震從2002年就和汶川地震一起孕育,理由是2002年玉樹地區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大旱,2006年四川重慶干旱期間,玉樹也是特旱區之一。

        “干旱的原因是震源地釋放出了超過正常值的能量,導致天空的云層不能成雨”,“年降雨量如果小于歷史上的極值,一般都會在未來的三年內有地震,干旱如果是幾十年一遇,地震就是幾十年一遇,如果干旱是幾百年一遇,地震就有可能是幾百年一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