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03-30 10:07:50
每經實習記者 由曦 發自北京
最近,人民幣匯率問題一直是中美雙邊關系的焦點。
年初,美國政府對中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人民幣升值;3月,周小川行長談到了危機時的匯率政策的退出機制、溫家寶總理做出了人民幣幣值沒有低估的表態;而后,美國國會100多名議員連署要求人民幣升值;面對壓力,新華社撰文指出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匯率操縱國;最近,美眾議院籌款委員會組織專家對人民幣匯率政策進行聽證。而在下個月,美國財政部將就中國是否為“匯率操縱國”作出裁定。
事態發展緊湊,中美雙方此前在匯率問題上的表態針鋒相對。因此,市場對中美兩國即將發生貿易戰爭或貨幣戰爭的擔心開始逐漸蔓延。在先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說:“中美兩國的貨幣戰爭已經打響”。
一切卻在最近峰回路轉,剛過去的一周,中美政府相關官員分別就匯率問題發表了緩和的表態。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在上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說:“中國是一個主權國家,中國將會決定其匯率。我們不能強迫其做出改變。”
“相比美國國會,美國政府對人民幣匯率政策的表態一向比較溫和,此次蓋特納的講話顯現了美國政府希望與中國溝通解決問題的態度。”中銀國際的分析師董翔向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日前也就中美貿易平衡、貿易摩擦及與貿易相關的其他問題與美方官員進行溝通、磋商和交涉。上周五,鐘山在《華爾街日報》以“中美貿易互利雙贏”為題闡述了中國政府目前對人民幣匯率的態度。
董翔告訴記者:“中國官員鮮見在外媒上直接撰文來闡述觀點,此次鐘山的表態,無疑可以看做中國政府的危機公關。”
鐘山在文章中開門見山的提到:“良好和穩定的中美關系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他認為,中美貿易對雙方均有益,同時,鐘山提到了中國在幫助美國度過經濟危機的過程中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針對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鐘山首先提到了美國對華服務貿易的增長率要遠遠高于中國商品貿易對美出口的增長。他認為,如果從美國產品在中國的銷售角度考慮,美國產品的銷售額為2247億美元,而同期中國對美出口是2523億美元,所以兩者基本平衡。
鐘山認為,根據經驗來說,匯率的調整不是減少中美貿易順差的首要辦法。因為人民幣從2005年至2008年已經累計升值了20%,而同期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仍然在持續擴大。
鐘山呼吁美國擴大放松對華的出口管制,以擴大對華出口。同時,他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他建議,雙方應該改善貿易和投資環境、推進多哈回合談判的進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