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消費新陷阱: 網購請防十大黑招

2010-03-12 02:00:22

一連串數字提醒我們,“3·15”不是一場秀,而是一場涉及千萬人切身利益的戰斗。這場戰斗不只發生在3月15日,它是長期的,也是艱巨的。

每經記者  曹晟源

        又是一年“3·15”,又到全民打假日。

        早在1986年3月15日,我國就開始開展“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活動,但直到今天,消費者的權益依然未能得到很好的保護,以至于打假的呼聲越來越高。

        今年“3·15”的主題是“消費與服務”,首次把“服務”提到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

        事實上,“賣產品不如賣服務”,已成為許多優秀企業的制勝秘訣。進入網絡時代,這句話顯得尤為重要。網絡給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購物方便,卻設下新的消費陷阱,更多的糾紛隨影而來。

        網購不只是時尚,也是對社會責任的檢驗。當我們輕點鼠標確認購買時,就與賣家、網絡平臺、支付平臺、物流公司以及銀行等都產生了事實上的聯系。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買到的就不是商品,而是苦惱。可見,這種交易模式暗藏著更大的交易風險和道德風險。

        卓越“25元門”、新蛋網“誤單門”,就是這些風險的“兌現”。這些事件讓許多受到損害的消費者感到迷惑:到底誰是誰的上帝?!

        更大的風險在于,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管,下一個“門”事件肯定還會發生,“門”事件還會更多。我會是下一個倒霉的消費者嗎?一想到這里,頓時寒意穿透脊梁。

        《每日經濟新聞》對這類維權案例的報道,無意于對賣家或買家的過分責難,無意于對誰對誰錯的辨別糾纏,而是希望通過這樣一組“標本式”調查,引起全社會對這些糾紛的根源進行反思。

        在一邊要刺激消費,一邊又糾紛不斷的今天,冷靜、透徹的思考尤顯珍貴。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公布的數據,2009年全國各級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636799件,解決588344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3557萬元,其中因經營者有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償的投訴6060件,加倍賠償金額1104萬元。

        這一連串數字提醒我們,“3·15”不是一場秀,而是一場涉及千萬人切身利益的戰斗。這場戰斗不只發生在3月15日,它是長期的,也是艱巨的。

        因此,我們宣揚“3·15”,為的是要忘記“3·15”。等到消費真正變成一種享受的那一天,它才會結束自己的歷史使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