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獻策:戶籍改革進度納入官員政績考核
2010-03-12 02:00:09
每經記者 何珺 發自北京
“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變為城鎮居民。”農村城鎮化問題,成為本次全國“兩會”的熱點話題。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提出,農民工進城落戶的比重等系列指標,應列入各級政府及官員政績考核指標體系。
寧波經驗:積分落戶
從江西上饒到浙江寧波務工的楊曉霞成為首批落戶寧波的農民工。這位30歲的全國人大代表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寧波市的社保、醫療等各項福利她現在都能享受到。去年以來,已有3位外來務工人員通過“積分落戶”落戶寧波。
《每日經濟新聞》獲悉,“積分落戶”包括技術創新、職業資格、擔任職務等7項指標,總分為150分,中心城區外來務工人員累計積分不低于100分的可申請落戶,其他縣(市)區則不低于90分。
委員建議:落戶比重納入政績考核
對于農業人口轉變成城鎮居民的具體條件,中央把制定具體標準的權利下放給地方政府,但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地方政府的這項工作將由誰去監管呢?
蔡繼明認為,應建立相關的政績考核制度,將包括農村居民變市民占城市人口的比重、進城務工農民參加社會保險的比例、農民工進城落戶的比重等一系列指標,都列入各級政府及官員政績考核體系,并建立一個負責協調管理的專職機構,如“國家城市發展委員會”。
嘉興經驗:兩分兩換
農民進城,農村將出現大量承包地撂荒的現象。全國人大代表、嘉興市市長李衛寧向《每日經濟新聞》介紹了當地推行的“兩分兩換”的做法,即承包地和宅基地分開,農民搬遷和土地流轉分開;農民可以用承包地換社會保障,用宅基地換房。
李衛寧強調,在這個過程中,有兩條紅線:一是耕地有增加,質量不降低,二是農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尊重,農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委員建議:農民可轉讓承包地和宅基地
蔡繼明提出,應建立農民進城與農地退出機制。
他提出兩種選擇方案:一是將承包地和宅基地歸農戶所有,使已進城落戶的農民能夠通過市場轉讓其所有權,這需要修改憲法和相關法律;二是允許進城落戶的農民有償轉讓其承包地和宅基地使用權,同時也放棄集體土地成員的身份。
在農民工子女的入學問題上,他建議,對于在城市務工滿半年的農民工子女,應享受與當地城市居民子女同等的受教育權利,禁止學校向他們收取入學的贊助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