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鏟除汽車消費陷阱亟須完善政策法規

2010-03-11 20:20:45

每經記者  陳喆  發自北京

        雖然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攀至全球產銷第一的寶座,但汽車消費環境的不成熟卻是業內人士的共識,銷量的飄紅難掩汽車消費種種陷阱和亂相難治的尷尬。汽車維修市場混亂、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汽車“三包”懸而未決等問題仍然導致汽車消費糾紛、投訴不斷。

        “汽車投訴出現了增多趨勢,而且涉及金額大,矛盾容易激化。”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武高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整治汽車消費亂相,除了加強對經銷商的監控約束,提高消費者維權意識外,最關鍵的還需建設和諧的政策法規環境。

應加強經銷商服務監控

        “我去年11月買的車,隨后多次出現無法啟動的現象,去4S店檢修多次都沒有徹底解決問題。后來我聽說許多新車都會被4S店更換零部件之后出售,埋下很多隱患。”長春某日系汽車品牌車車主高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據了解,4S店私自加價、虛假宣傳、更換零部件以次充好的現象的確在汽車消費市場中廣泛存在。“4S店更換舊零部件的目的是為了日后賺取售后維修方面的利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汽車品牌經銷商告訴記者,有些汽車廠家片面追求銷量,忽略了對經銷商的監控。

        “放松了對經銷商的要求,實際上損害的是企業自身的品牌,”武高漢表示,從目前汽車投訴來看,往往是經銷商層面與消費者溝通,企業方一般都是盡量回避。

消費者需提高辨別能力

        “出現問題積極投訴和主動維權是每個消費者的義務。”武高漢表示,消費者本身也應該提高辨別能力和汽車知識的儲備,最大限度避免在汽車消費和維修保養過程中上當受騙。

        “在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對汽車消費者進行教育也是非常迫切的事情。”一位長期研究汽車消費的專家甚至建議稱,應該從駕校層面開始對汽車消費者和駕駛員進行汽車產品和汽車維修等相關知識的普及,并納入駕駛執照地考試科目體系,這樣會最大限度的規避消費者與汽車銷售和維修服務提供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讓各種消費陷阱和貓膩無處遁形。

政策法規亟須完善

        北京消費者王微提供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汽車質量保證書以及汽車購置稅發票上,清晰地寫著王微的名字。然而這部花費了王微9.8萬元購買的某韓系品牌汽車,卻被4S店一位業務員過戶給了他人。由于沒有類似汽車“三包”等相關法律法規做參考,明明是4S店方面的問題,王微卻無法拿到退款,更無法提到新車,無奈只能選擇以詐騙罪起訴4S店。

        王微的遭遇絕非個案,許多消費者在利益受到侵害后都因找不到可以遵循的法律法規而投訴無門。“健康和諧的汽車消費環境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環境作為后盾。”武高漢表示,但是任何法律法規、政策的制定過程實際上是多種力量的競爭過程,而在汽車消費環境的相關政策制定過程中,代表消費者的聲音過于薄弱,以至于部分政策的出臺有失偏頗。武高漢建議,在消費政策的制定過程中應該確立消費者的代表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也表示,當前購置稅優惠、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等汽車產業政策均以鼓勵消費為主,卻沒有一部成熟完善而有效的法律法規來約束汽車廠家、經銷商以維護消費者利益,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