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三問 衛生部部長陳竺回應:“藥事服務費”和藥價、處方費無關
2010-03-05 04:45:45
每經記者 何珺 江旋 發自北京
“兩會”焦點·醫
包括一個月前公布的《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內,過去的一年里,一系列醫改方案陸續出臺,并逐步在各地啟動。在兩會采訪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收集了不少代表、委員反饋的關于醫改政策落實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包括藥事服務費的增設、民營資本準入、基本藥物目錄等多個方面。
昨日(3月4日),在北京鐵道大廈的一樓大廳,衛生部部長陳竺一一回應了《每日經濟新聞》提出的幾大醫改難題。
焦點問題
藥事服務費增設方式尚不明確?
陳竺:藥事服務費和藥價、處方費用都無關
在過去一年的醫改話題里,“藥事服務費”這個詞出現的頻率很高,它是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后的補償手段之一。提起藥事服務費,眾說紛紜,但專家都透露出“還不好說”或“不好辦”的意思。
藥事服務費通常被定義為 “患者享受醫生診斷和藥品調劑等服務所交的費用”。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將其簡單明了的解釋為 “與藥有關的所有軟、硬件收費”。
目前盛傳的兩種藥事服務費的收取方案,一是取消藥品加成之后,按藥品費用的百分比收配方費;二是按照藥品品種數或處方數量收費。
廖新波表示,現在還沒有一個地方執行藥事服務費,但倘若將醫師開處方的質量、數量與藥事費掛鉤,如每一種藥品收1~2元,或每張處方收5~10元等,那么“群眾就遭殃了”。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安鄉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志英擔心,藥事服務費和藥品加成很可能 “換湯不換藥”。“降藥價,但提高藥事服務費,最終老百姓總共的醫療支出會不會反而增加?”
廖新波分析,藥事服務費本應是為了提高對藥事安全的重視而提出的一項費用支出,而中國將增設的藥事服務費,是出于補償因取消藥品加成而使得醫院收入減少的考慮,因此難免有人認為這是變相的、改良的“以藥養醫”。
對于外界的揣測和不解,陳竺明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藥事服務費設置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和藥價、處方費用都沒有關系”,這項政策還需要探索。
焦點問題
基本藥物不夠用?
陳竺:今年出臺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其他部分
2月26日,衛生部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司長鄭宏在衛生部的發布會上透露,27個省份啟動并完成了基本藥物招標采購工作,啟動招標采購的地區,招標價格平均降幅在25%到50%之間。
“藥價降下來”的喜訊傳來的同時,新的問題又呈現出來。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成都市政協副主席李鈾表示,基層醫療機構正面臨著基本藥物目錄品種“不夠用”的新情況,一些患者因為得不到過去常用藥品而選擇更高一級的醫療機構就診,這將有悖國家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的初衷,也不利于社區衛生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根據四川省試點基層以及安徽省的測算,目前需要的基本藥物應在500余種,因此建議把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數量增加到400種。”李鈾建議,增加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并把地方自行確定的補充基本藥物比例由目前的15%提高到25%。
來自湖南的代表王志英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即使是基本藥物目錄內的307種藥物,在一些鄉鎮衛生院也難以配備齊全。由于基本藥物的利潤相對較低,企業的“逐利性”導致一些幾近無利的藥品供給不足,當地政府已經在考慮解決方案。
對于是否增加基本藥物數量或放寬地方自行增補目錄的比例,陳竺并沒有直接回答,但他透露,目前公布的307個藥品品種僅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而“今年我們要出臺其他部分,包括大醫院(配備使用部分)”。
按照衛生部的解釋,所謂的“其他部分”即是目錄基層部分的擴展,而此前這部分目錄的出臺并沒有時間表。
焦點問題
“公立”和“民營”市場份額多大?
陳竺:兩者的比例需要探索
隨著《意見》出臺,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方向越來越清晰,然而這個開放的口子究竟有多大,很多人心里并沒有底。對此,陳竺回應,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兩者的比例還需要探索。
李鈾指出,醫改由“市場主導”還是“政府主導”的問題爭論已久,其核心問題就是決定“政府”和“市場”兩者的份額各占多少,“我們需要,也應該確定一個比例。我覺得,醫療機構還是應該以公有制為主體,同時鼓勵、允許多種其他形式的參與。”
他表示,成都市鼓勵民營醫療機構發展,且有寬松的相關政策,但目前看來,成都市的民營醫療機構規模仍不夠大,所占的市場份額也不是很高,“我們對民營資本的市場準入沒有設門檻,在稅收、醫保、行業管理等方面和公立醫院都是一視同仁的。據我所知,成都現在還沒有對民營醫院收稅。”
除了新辦民營醫院,加快推進多元化辦醫格局的規定中還包括允許民營資本進入現有的公立醫院。但王志英認為,公立醫院和民營資本不應該“攪”在一起。雖然民營資本進入公立醫院后,或許能對醫療設備、醫療環境起到改善的作用,但大部分民營資本是營利性的,它的利潤最終不過是轉嫁到患者身上的經濟負擔,這或將影響到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名詞解釋
藥品加成:作為一種補償機制,所謂藥品加成,是指醫院可以在藥品批發價基礎上加15%,提留下來彌補掛號及醫療技術費用的不足。醫院普遍“以藥養醫”,來維持正常經營和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