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02-05 20:26:06
每經記者 江旋 郎振 發自北京
2010年2月5日,商務部公布對美白羽肉雞產品反傾銷調查初步裁決,美國應訴公司被裁定43.1-80.5%不等的傾銷幅度,未應訴公司傾銷幅度為105.4%,從2月13日開始執行。
2月13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于美國的白羽肉雞產品時,應依據上述初裁所確定的各公司的傾銷幅度向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2009年9月13日,商務部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肉雞產品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審查程序。隨后,商務部對被調查產品是否存在傾銷和傾銷幅度、是否對國內白羽肉雞產業造成損害及損害程度、傾銷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了調查。
商務部在初步裁決中認定,在本案調查期內,原產于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存在傾銷,國內白羽肉雞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決定采用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根據反傾銷調查程序,臨時措施只能在反傾銷調查開始之日起60天后才能采取,實施期限一般不超過4個月,最長不超過9個月。
商務部如果最終確認進口產品傾銷并對國內白羽肉雞產業造成了損害,將在終裁中對其征收反傾銷稅。
本次被調查產品包括,活體白羽肉雞屠宰加工后的肉雞產品,包括整雞、整雞的分割部位、肉雞的副產品,不論是鮮的、冷的或凍的。而活雞、罐頭肉雞產品、雞肉香腸、熟食肉雞產品等則不在本次申請調查的范圍之內。
去年上半年,中國近90%的禽肉進口源自美國,金額約為3.6億美元。2008年,美國共出口禽肉314萬噸,其中出口到中國的約占18.5%。
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馬闖昨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個初裁的決定對于國內生產白羽肉雞產品的企業來說,可以獲得公平的競爭環境。近三年以來,國內相關企業的經營狀況非常不好。
北京百年栗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也對本報記者表示,商務部的決定對中國企業肯定是一個利好。
這位負責人說到,美國出口中國的雞肉產品對于國內企業造成了長期的成本壓力,“美國的出口補貼非常高,對我國雞肉產品的流通環節已經有非常大的沖擊,我們希望所有的競爭能在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下進行。商務部現在正式公布該裁決是非常及時的”。
也有業內專家對記者表示,我國近年來雞肉出口量已經呈現了下降趨勢。在日本,巴西和東南亞已經逐漸取代了中國成為其進口大國,很多企業已經把戰略的重心轉向了國內市場。
“如果美國產品進不來,那么國內市場的份額又將加大,對企業是好事。不過,相信美國不會輕易放棄中國市場,未來中美之間會有一場拉鋸戰。”上述負責人表示。
“但并不是說加了保證金,美國的肉雞產品就不出口到中國了,”馬闖也提醒國內企業,因此對于企業來說,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自身產品的質量。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