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倚湖建城 生態環境打造滴水湖主城區宜居典范

2009-12-31 04:44:52

中國人需要怎樣的居住環境?

        “生態城市”是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中提出的概念。從那時起到現在,全世界具有遠大理想的科學家、政治家,都在致力于創造這樣一個未來世界的樣板。在巴西,生態城叫做庫里蒂巴,它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人均綠地面積581平方米,是聯合國推薦數的4倍;在阿聯酋,阿布扎比將建設世界第一座不使用一滴石油、絕對零排放的綠色城市。為了建造阿布扎比的太陽城,阿聯酋政府早在2006年就用2.5億美元建立基金,專門研發太陽能技術。石油之國以一種異常強勢的方式打造自己的生態城。這對于中國來講,顯然并不合適。但像庫里蒂巴那樣主要通過綠化來實現“生態”,起點又顯得太低。

        中國的生態城應該是如何的呢?它應該有其自然的生態環境,還要使用諸多環保先進的技術,并且要讓居住者能夠接受。而這座城市既須體現“未來”,又不能是空中樓閣。我想,或許臨港新城能被冠上“中國”的字頭,成為中國的生態宜居城。

填海造地,改寫浦東無湖泊歷史

        說到填海造地,荷蘭有1/5的土地也是通過填海得到的。很多沿海國家,都很重視利用灘涂或海灣填海造地,像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都曾向大海要土地,用于擴大耕地面積,或者增加城市建設和工業生產用地。

        據了解,我國圍海造地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我國就開始圍海。唐、宋時江蘇、浙江沿海,曾有圍海百里長堤。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建設用地也日趨緊張,為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各地的圍填海工程也日益增多。據統計,從1949年到上世紀末期,中國沿海地區圍填海造地面積達到1.2萬平方公里,而且沿海各地計劃圍填海面積還正在擴大。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地區填海造陸形成熱潮,沿海灘涂被大量擠占用來種地或搞地產開發。

        滴水湖位于上海浦東新區臨港新城,從2002年6月26日正式開挖人工湖,到2003年10月6日全面竣工。查看今年10月15日的浦東環境管理簡報發現,水利部近日公布的第九批國家水利風景區名單,上海浦東新區滴水湖榜上有名。國家科技成果網向我們展示了一幅上海臨港新城滴水湖衛星遙感圖,圖釋中寫到,“臨港新城133平方公里面積均為吹沙填海造地,耗資超過400億,規模遠超阿聯酋迪拜的‘世界島’填海造地項目,相當于填出了8個澳門的面積。”如今的滴水湖異常美麗誘人,可它的發展開發經過了無數人的汗水和艱辛。挖湖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尋找挖湖的中心,工程技術人員每天背上百斤重的測量儀器,靠著衛星定位在這茫茫的蘆葦、泥沼的灘涂中跋涉。2003年1月7日,施工工地氣溫下降到零下10度,建設者們頂著嚴寒,在齊腰深的海水中尋找挖湖中心。正如施工日志上寫道的,“不必打聽他是誰,因為在這里,到處是他們的身影,無論是酷暑嚴寒,拼搏永遠是勞動者的日志。”

        滴水湖建成后改變了浦東地區沒有湖泊的歷史,成為我國最大的城市景觀人工湖之一,不僅發揮著維持生態平衡的作用,更成為浦東新區一道獨特的生態景觀。

低碳減排,臨港新城發展之路

        臨港新城作為一個正在城市化和工業化建設的新型城市,要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生態城,一定要有一系列的高科技環保技術的支撐,而其目前必須要適應的是低碳發展這個大趨勢,這不僅對臨港新城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我國正在進行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地區具有示范意義。

        目前,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實現低碳發展,已受到了高度重視,在國家“十一五”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里,要求各級政府努力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污染物排放降低10%的兩個約束性目標。臨港新城的功能定位是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機場,力爭建成具有長期發展潛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和國家級新興裝備制造業基地,其中臨港新城主城區要依托航運中心和國家級新興裝備制造業基地,打造成為經濟繁榮、體制開發、社會和諧、生態優越、風貌別致的濱海輔城。從臨港新城未來發展需求出發,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朝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逐步建立與低碳發展相適應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模式。

        港城·滴水湖馨苑作為臨港新城主城區的標桿住宅產品,也為臨港新城主城區的節能減排作出了相應的規劃建設。社區以多層住宅為主,全部采用框架結構進行建造,不僅保證了建筑本身的品質,也給業主預留了充分彈性使用空間。建筑外墻采用超過60mm擠塑聚苯板外保溫層,外門窗采用斷熱鋁合金節能中空玻璃,并全部選購意大利品牌的門窗系統,保證項目具有良好的隔熱和保溫功能。住宅衛生間全部采用同層排水方式,減少對下層住戶的干擾。在社區公用設備方面,全部選用節水型用水設備,水泵房、變電站,并采用低噪音設備和減震隔音設施。將綠色、環保的理念貫徹在對項目的每一個細節上,小到一個窨井蓋板都采用新型再生復合材料制作,以確保其具有美觀、強度高、耐腐濁、不打滑,低噪音。

        除此之外,港城·滴水湖馨苑本著以人為本的開發理念,在開發過程中大膽嘗試新技術、新設備的使用,將社區功能與業主需求充分聯系,使智能化系統與信息集約化系統有機結合。不僅為業主提供完善、快捷的智能化安防、物業管理服務,還可讓業主自由選用適合需求的服務商家,是上海目前真正實現信息集約化的社區。此外,項目還采用了外墻外保溫技術、斷熱鋁合金節能門窗技術、箱式變壓器供電技術、高節能照明設備、太陽能庭院燈、河道水凈化處理灌溉系統、住宅智能化系統等多項新技術。

臨湖而居,打造生態宜居典范

        臨港新城的主城區規劃借鑒了國際著名港口城市的風貌特色和建設經驗,布局以“滴水湖”為中心的典型“田園城市”模式,骨架道路和功能區同時以環狀和放射狀的形式向外擴展,形成以湖為核心的“水中漣漪”擴散的空間布局特點。環湖三島景觀將以湖為核心,布置城市綠地、賓館、餐飲、娛樂和其他基礎公用設施,是臨港新城主城區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景觀中心和生態調節中心。

        此外,南匯嘴觀海公園、臨海濕地、中國航海博物館、濱海森林公園及規劃建設中的城市公園綠地將令臨港新城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公園城市。主城區綠化覆蓋率高達40%,大面積的森林綠地與河流,開放式的大型城市公園,形成住宅與城市公共空間的天然屏障。相比于市中心而言,臨港新城主城區的擁有其無法比擬的生態環境。

        臨港新城主城區作為上海雙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實現區域內科技與情感環境的發展平衡,這還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居住社區開始。今年,臨港新城主城區標桿型項目港城·滴水湖馨苑的問世,為我們及時地展示了“左手科技,右手情感”的雙贏畫面。

        港城·滴水湖馨苑的規劃設計力求與臨港新城主城區融為一體,相輔相成,建造一座公園中的宜居新城。社區在創新開發模式、信息集約、節能省地的同時,自然、景觀、生態與建筑的設計從未受到絲毫的忽視。在設計過程中,根據未來社區居民的行為習慣、生理結構、心理情況、人的思維方式等等,在原有設計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礎上,對建筑和景觀等進行優化,使社區居民感覺非常方便、舒適。這是在設計中對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滿足,是設計中的人文關懷。此外,活水景觀河道夏漣河貫穿小區中央,為小區提供了豐富的親水空間和生態環境;小區東面緊鄰市政樨形綠地,總占地達4.8公頃,亦將由開發商建設景觀和運動休閑設施,為小區業主提供休閑娛樂服務。豐富的小區景觀體系加上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使港城·滴水湖馨苑成為上海乃至整個長三角不可多得的生態宜居項目。  (陳瓊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