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活期化加速 “儲蓄搬家”迎來小高潮
2009-12-04 04:26:35
每經記者 曾春 發自北京
盡管遭遇金融危機的沖擊,但中國居民手頭其實并“不差錢”,今年初面對宏觀經濟形式的低迷,居民手里的錢也遭遇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隨著經濟逐步復蘇,市場投資前景豁然開朗,近期存款活期化跡象越來越明顯,“儲蓄搬家”也迎來小高潮。
今年7~10月份期間,有三個月出現了居民存款負增長。專家表示,居民存款資金可能大都用于認購新股,實際上進入二級市場的資金量十分有限。
存款增長呈倒“V”字型
金融危機之后,隨著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的推出,中國宏觀經濟逐漸走出低迷,表現了“V”型反轉的態勢。同時,今年銀行存款走勢明顯呈倒“V”字型,在經歷了一季度的“暴漲”之后,銀行新增存款逐漸開始走低。
據央行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金融機構新增存款5.62萬億元,其中三月份新增存款達到2.45萬億元,創下年內新高。而二、三季度我國金融機構新增存款開始下降,分別為3.37萬億元和1.76萬億元。
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一季度的時候,由于經濟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投資市場走勢仍不明朗,居民、企業持有現金或者增加儲蓄的意愿較為強烈,這也是表明他們在等待投資機會的到來。
“隨著經濟逐漸回暖,居民的消費熱情也隨之增加,消費支出有了明顯的增長。”趙錫軍說,通過存款增長的變化能明顯看出經濟正在逐漸好轉。
但是趙錫軍同時也指出,今年由于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推出,銀行信貸投放規模比較大。由于存貸比的限制,銀行對于資金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因此各家銀行吸儲意愿較強。
因此從整體上看,今年新增存款增速仍然較快。據央行數據統計顯示,10月份,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58.69萬億元,同比增長28.05%,增幅比上年末高8.32個百分點,比上月末低0.32個百分點。1~10月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12.04萬億元,同比多增5.14萬億元。
存款活期化日趨明顯
隨著M2(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放慢,M1(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速加快,存款活期化的趨勢也日漸明顯。據央行數據顯示,1月份,M1、M2同比增長分別為6.68%和18.79%,截至10月末,二者的增幅分別為32.03%和29.42%,M1的增速明顯快于M2。
9月份,M1增速超過M2增速,這是2008年5月以來首次出現這種現象。同時,居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剪刀差加大,當月居民活期存款增速29.25%,高出定期存款增速6.84個百分點。企業活期、定期存款增速之間的差值也進一步收窄。
據央行數據,10月M2余額為58.62萬億元,同比增長29.42%,M1余額為20.75萬億元,同比增長32.03%,M1與M2之間的剪刀差繼續擴大至2.61個百分點。
除了通過M1、M2的數據分析之外,從今年企業和居民的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增量上也能清晰的看出存款活期化的跡象。
安信證券認為,3月份企業定期存款增速由正轉負,反映出企業存款定期化現象得到明顯改善,存款活期化現象已經出現。統計顯示,2009年1~3月企業活期存款分別同比增長5.02%、11.28%和18.57%,企業定期存款的同比增速分別為35.81%、37.41%和-4.36%。
據中原證券報告顯示,6月份居民戶存款和企業戶存款均呈現活期化的趨勢,居民戶活期存款占比為35.23%,較上月上升0.42個百分點;企業戶活期存款占比為52.02%,較上月上升1.01個百分點;總的活期存款占比為36.99%,占比較上月上升0.67個百分點。
9月份,儲蓄存款增加7183億元,其中活期儲蓄增加4027億元,定期儲蓄增加3156億元,活期儲蓄增量占比56%,高于存量儲蓄36%的活期占比;與此同時,9月份活期存款同比增速為34.5%,比上個月提高了1.2個百分點;而定期增速則為36.8%,比上個月下降了0.6個百分點。活期存款增速相對于定期存款增速繼續提高,這一點,和9月份M1增速相對M2增速繼續提高是相一致的。
趙錫軍表示,居民戶存款活期化主要是受通脹預期和股市活躍的影響,企業戶存款活期化主要是由于企業經營的活力進一步增強。
7月份以來,股市攻破了3000點大關,隨后進入持續震蕩的態勢。昨日 (12月3日)收盤,上證指數報收3264.63點。
居民存款多用于打新股
“居民的存款可能大部分都用于打新股了,真正進入二級市場的資金實際上并不多。”某證券行業資深專家表示,7月份、8月份以及10月份開戶的投資者比較多,這部分投資者基本都是奔新股發行而來的。
“現在打新股的熱情還是很高,主要是因為其收益率十分可觀,平均年收益率能達到20%。”該專家說,由于新規定的限制,每個賬戶的投資額度有限,因此這也給了散戶相對更多的投資機會。
另據中債登公司11月1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周滬深兩市新增股票賬戶超過30萬戶。截至上周末,兩市股票賬戶總數為1.3790億戶。
“存款活期化還說明居民投資意識和市場經濟意識在增強,居民存款期限以短期為主,增強了資金使用的靈活性,也表明居民在期待可能出現的投資機會。”趙錫軍說。
同時,也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的低息水平和加息預期,降低了這些定期存款續存的可能,加速了存款活期化和“儲蓄搬家”。
“儲蓄搬家”迎來小高潮
今年新增存款走勢呈倒“V”型,“儲蓄搬家”是其主要推手之一。而“儲蓄搬家”向來與股市、樓市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今年股市行情走好,進入7月份之后,“儲蓄搬家”也迎來了一波小高潮。
今年“儲蓄搬家”始于7月份。央行數據顯示,7月份,居民戶存款年內第一次出現負增長,較上月減少192億元;進入8月份后,居民戶存款負增長額進一步增加至876億元。盡管9月份出現了反復,但10月份居民戶存款負增長額繼續增加至2507億元。
從歷史上來看,國內居民較大規模的“儲蓄搬家”發生過兩次:第一次出現在1999~2000年。據央行數據顯示,1999年的7月、10月與11月這三個月份均出現了居民存款負增長。與此類似的是,2000年居民新增存款在5月、7月與10月這三個月也為負增長。
第二次大規模“儲蓄搬家”則出現在2007年,當年居民存款較少,達到驚人的9589億元。其中,2007年的4月、5月、7~10月的六個月中,居民戶存款均相繼出現負增長。變化最劇烈的當屬2007年10月份,居民戶存款減少5062億元。
巧合的是,2007年10月,A股市場達到了6124點的歷史最高點,當時市場普遍分析,居民存款大量地流入股市。
第一創業證券研究發展中心首席分析師祝朝安表示,此次居民“儲蓄搬家”與股市有較大關系,7月份就有6家公司進行了網上、網下申購,其中還包括中國建筑這樣的大盤股。在IPO重啟之后,普通投資者“打新股”的熱情較高,儲蓄資金很有可能被用來打新股了。
“居民存款較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市場對于通脹的擔憂在加劇。”祝朝安說,由于通脹預期加劇,居民往往會增加消費或者投資。目前資產泡沫已經初現,居民儲蓄如果大規模進入股市或者樓市,勢必會加速泡沫的膨脹速度。
據央行發布的 《2009年第3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綜述》顯示,41.6%的城鎮居民在安排支出時選擇“更多地投資”,這一比例連續三個季度攀升,累計提高12.5個百分點。
某證券業資深人士認為,就目前情況來看,隨著新股發行頻率的增加,預計“儲蓄搬家”現象會再度上演,資金流入資本市場的狀況很難改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