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次債新規”來襲

2009-08-26 02:36:29

每經記者  陳珂  發自上海

        目前銀監會發布的  《關于完善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的通知  (征求意見稿)》中提出,“持有他行的次級債務需要從本行附屬資本中全額扣除”。雖然現在不清楚新規針對的是存量債券還是新發債券,但未雨綢繆的銀行已經針對上述兩種可能性確立初步思路。

        昨日,一股份制銀行資金營運部副總對《每日經濟新聞》透露,在具體應對措施上,目前大致確立了兩種:一是尋求與保險機構進行債券資產互換;其二則是針對保險公司需求,設計專屬的次級債品種。“保險機構因為資金規模大,且也有配置型需求,是最有可能的參與者。”

新規對小銀行影響更大

        “大型銀行次級債互持的比例略低,因此新規對中小銀行的影響更大。”第一創業固定收益分析師劉建巖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據申銀萬國測算,“預計2009年底和2010年底,次級債對資本充足率的貢獻分別為1.60%、1.77%。”據此推算,如果存量次級債也被全額扣除,可能導致2009年底銀行資本充足率下降1個百分點以上,使得行業資本充足率從12.1%下降至11%以下。

        由于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在上半年的信貸狂潮中已普遍下降,考慮到信貸為收入主要來源的發展模式短期難以改變,陷于資本金困境中的中小銀行必須提前布局應對“新規”。

存量:尋求與險企債券資產互換

        針對“新規”可能涉及存量次級債,銀行應對方式在于尋求與保險機構的債券資產互換。“據我們了解,目前保險資金持有的銀行次級債不超過其債券資產的10%。”上述資金部副總表示,保險更多的是持有金融債、國債以及企業債等品種。“我們希望將自己持有的其他銀行次級債與保險持有的金融債等品種進行交換”。

        這種設想的意義在于,至少保證現有的附屬資本規模不會因為新規而有所減少。問題在于置換的債券資產在期限和收益率方面是否匹配。以8月11日建行發行的次級債為例,10年和15年期的利率分別為3.32%和4.04%,較同期限金融債等略低。

        “這是行業的一個初步設想,但實現起來并不容易,保監會對保險機構投資債券的限制非常多。”一大型銀行交易員表示。

增量:設計專屬次級債產品

        要支撐明年的信貸投放,銀行機構還需要繼續補充資本。在發債方面,行業考慮針對保險機構的需求特點,設計專屬的次級債產品。

        目前,保險機構對銀行次級債缺乏興趣,主要由于相對企業債絕對收益率低,同時流動性不佳,雖然有一定流動性溢價,但不能作為質押物再融資。“銀行次級債要吸引保險資金,提高利率幾乎無法避免,至少要到中票和企業債的水平。”上述交易員推測。

        “由于次級債一般期限較長,我們還考慮浮動利率的設計。”一銀行內部人士表示,目前通脹預期強烈,浮息債可能對保險機構的吸引力更大。

        除此之外,銀行還將考慮更多配套措施。由于保險資金有相當一部分放在銀行存款,銀行可以通過給予保險公司大額協議存款更高的利率上浮幅度,來彌補保險投資次級債的  “損失”。“再比如銀行作為分銷渠道,加大保險公司產品的推廣力度。”

        根據目前上市銀行已公告的擬發行次級債規模看,未來還有2380億元的債券等待發行。

浦發定向增發申請獲有條件通過

    浦發銀行(600000)一直懸而未決的資本金補充難題終于有了答案。昨日,浦發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申請已在證監會發審委獲得有條件通過。

        浦發銀行董秘沈思昨日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其尚不清楚證監會對增發方案提出的具體條件。

        資本充足率困擾浦發銀行已久。截至一季度末,浦發資本充足率為8.72%;核心資本充足率為4.84%,將觸及4%的監管紅線。

        此前,浦發銀行股東大會通過資本金補充方案,即通過外部增發募集150億資金之后,再按照不超過核心資本50%的額度發次級債150億元。如順利實現,預計該行年末資本充足率將不低于10%,核心資本充足率不低于6%。

        但浦發銀行發債恐難一帆風順。銀監會或將出臺新規,要求發行次級債的主要銀行(含股份制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發行次級債的額度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25%(以前為50%)。新規定還表示,計算資本充足率應扣除本行持有其他銀行的次級債。

        沈思對此表示,銀監會新規定并未正式下發,浦發行發債是否受限要視新規定具體出臺時間而定。

        “如果銀監會次級債新規允許‘新老劃斷’,則浦發銀行發次級債不會有太大問題。”東方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金麟表示。  每經記者  胡俊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