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09-08-14 21:37:24
每經實習記者 張瑋 發自海拉爾
8月14日,在2009年股份制商業銀行行長聯席會議上,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兼光大銀行董事長唐雙寧表示,目前商業銀行分類方法有修正的必要,隨著中國銀行業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的劃分標準需要重新修訂。
唐雙寧指出,我國銀行分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體制因素。他介紹說,從我國銀行業監管的角度出發,我國曾按國有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進行分類。后來,因為國有商業銀行已開始股份制改革,按大、中、小型商業銀行進行劃分的意見被提出。但到目前為止,無論是習慣上還是實際工作中,人們還是慣性地將商業銀行分為國有、股份制、城商行三類。
唐雙寧認為,既然現在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差不多都已經屬于股份制銀行,目前這種劃分的方法有修正的必要。
他進一步分析說,假設以3萬億資產規模為標準,現在資產規模接近或超過3萬億人民幣的銀行有5家,即工農中建交,可視為大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在1-2萬億人民幣之間的銀行有7家,即招商、浦發、中信、興業、民生、光大、華夏,可視為中型銀行;資產規模在2000-5000億人民幣上下的,包括廣發、深發、北京銀行、上海銀行以及北京和上海的農商行等等,此外還有大量資產規模在1000億人民幣左右的銀行如渤海、恒豐、浙商等,也頗具后發優勢,按資產規模和監管慣例綜合考慮,這些銀行也可視為中型銀行。以上大型銀行的總資產已達38.48萬億,占銀行業資產總額的52.18%;中型銀行的總資產大約有19.5萬億,占銀行業資產總額的26.45%。
“做這樣的劃分,不僅更為符合實際,更符合市場經濟原則,更有利于探索不同資產規模銀行的發展和監管規律。” 唐雙寧說。
同時,在談到不同銀行的文化特征時,唐雙寧指出,我國大型銀行是從計劃性很強的專業銀行轉換出來的,其傳統的行政色彩和“大企業病”不可避免地烙印著企業文化,而小型銀行的本土化、草根性很強,小型銀行形成規范的現代商業文化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中型銀行一般來講在形成高效、規范的現代企業文化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