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態微調”撞了腰A股戰栗一周
2009-08-08 02:36:40
每經記者 姜艷艷 馬超彥
本周三,央行在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度提出“動態微調”,狠狠地撞了一下股市的“腰”。近幾日A股呈現“驚弓之鳥”似的劇烈調整,與“動態微調”這一表述的關聯頗大。本周五,央行副行長蘇寧強調:微調并不針對貨幣政策,且仍將堅定不移地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至本周五,A股創下近23周以來的最大周跌幅,上證綜指收報3260.69點,全周下跌4.44%;深證成指收報12975.26點,全周下跌5.09%。本周兩市日均成交3489億元,較上周3695億元略有萎縮。
周五,滬指在失守20天線后市場極度恐慌,盤中更一度跌去百點。上半年單邊上漲的格局悄然轉變,貨幣政策現微調信號、股指面臨調整風險,市場陷入了一場“高緯度戰栗”的恐慌中——在驚心動魄的一周后,投資者是走是留?
風險值得警惕
“還很難判斷是否流動性拐點已到,因為這需要根據下一步的宏觀經濟數據邊走邊看,但是,市場存在的風險已經值得我們去重視了。”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如此表示。他認為從下半年開始,流動性過剩的程度將處在持續的下降和弱化過程中,甚至微調政策調著調著便成為了超調,不過他一直強調還要“邊走邊看”。
但是從中期來講,高善文并不是很擔心,“流動性在下半年全面轉向緊張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可以說現在貨幣政策面臨著高度風險。”渣打銀行中國研究部主管王志浩(StehpenGreen)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上半年新增信貸高達7.37萬億元,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年全年的信貸投放量,由此產生的一個問題是信貸的超增長必然引發資產價格的大幅上漲,甚至出現泡沫。對此,王志浩指出應吸取日本80年代“泡沫經濟”的教訓。所以王志浩認為,貨幣政策未來可能由超級寬松轉向微調,再逐步轉為中性。
安信證券研究認為,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反映出央行對貨幣供應量的過快增長、通脹壓力以及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推出機制等問題的關注度有所提高。
中期調整或就此展開
流動性是支撐股市上漲的主要動力,近日寬松的貨幣政策出現了調整跡象,股指也應聲下跌走出了三連陰。高善文把這次調整暫時看作是一次中期調整,“現在僅是調整的一個開始,未來有翻空的可能。”
與高善文觀點相呼應的是聯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磊。陸磊認為,上半年超過7萬億的新增貸款令市場完全進入了 “過度寬松”而非“適度寬松”,如今的政策微調必然將政策重新引回“適度”之下,那么完全依靠流動性推動的上升態勢無法獲得補充。
“即便全年放出10萬億貸款,下半年也只有3萬億左右的放貸空間,數量縮小到了上半年的一半。”陸磊表示,即便管理層希望投放更多的貨幣以刺激經濟,而現在政策不出現微調也無法刺激貸款的進一步擴大。“今年一季度,4萬億投資項目中的央企項目已被瓜分一空,二季度地方政府主推項目也被瓜分一空,再剩下的項目則無疑會有更多的風險和難度,商業銀行無法將大量貸款從容放出。”
因此,即便不對貨幣政策進行調整,已經步入高價行列的A股或許也將面臨難以為繼的局面。此次央行“動態微調”的表述,無疑為市場變化形成了心理助推。
7月29日的暴跌堪稱本輪調整出現的“先兆”。就連一直堅定唱多A股的摩根大通也發表評論認為“A股已成全球最貴市場之一”。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中國市場主席李晶在該報告中表示,與國際主要股市相比,A股市場成為了目前全球估值最貴的市場之一。伴隨大盤上漲,估值風險也在逐步加大,盤面短期大幅上漲積累大量獲利籌碼,短期市場面臨一定技術性調整壓力。
李晶表示,除股票估值較貴外,經濟的增長也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首先,上半年經濟的復蘇過于依賴市場的流動性增加和政府的財政刺激政策,隨著下半年刺激政策的淡出,經濟增長的新增推動力將來源于企業投資和個人消費;其次,就業情況依然嚴峻;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雖然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但二季度居民收入同比增速比一季度有所放緩;最后,今年前6個月全國新增貸款總計7.37萬億元,超出去年全年的規模,也超出官方全年5萬億的目標,市場擔憂銀行未來呆壞賬增加以及項目的重復建設。
“讓我們往后看4~5個月,那個時候現在的所有問題都不會再稱其為問題。”陸磊表示,“到今年年底,美國經濟情況究竟如何就會顯現,市場也會在全球經濟是否集體復蘇上達成一致看法。如果美國經濟轉好,那么美元低利率就是沒有道理的,一面倒炒作中國經濟率先復蘇的力量自然不會那么強烈,市場也會進一步企穩。”
陸磊表示,對于A股來講,判斷其走勢首先要判斷貨幣政策是繼續像上半年那樣過度寬松還是轉到適度寬松。從各種分析來看,無疑是要回到適度寬松的,再加上此前的走勢一定程度上有透支下半年業績增長的可能,因此A股就此展開一段調整是非常必要的。
戰栗背景
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A股仍有暖意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戰栗的一周,背后最直接的原因是投資者的心態,已經較前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投資者擔憂貨幣政策的“微調”將引發股市的巨震,做多的積極性在逐漸喪失。
在這一周中,投資者的心態同樣在戰栗。那么,撥開市場的迷霧,或許有助于投資者冷靜思考。
不利因素:
樓市突變 牽動市場神經
房地產市場,無疑是能夠帶動整個經濟向上運行的重要動力源。然而,近期樓市卻從前期的火爆局面,突然出現了許多負面的消息。從周環比角度看,已公布數據的14個城市中,有11個城市的房地產交易量下滑。與2009年6月周平均值相比,15個城市中有7個城市的交易量下降。
分析人士認為,房地產銷售面積的下滑,背后是一系列利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近期,已有不少購房者因為貸款政策的“微調”,而暫時放棄了購房計劃。開發商獲取銀行貸款的難度在增加。
房地產市場的突變,自然引發地產股近期始終表現不佳。盡管本周四地產股一度崛起,但周五再度表現疲軟。地產股的興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后市大盤的走向。
信貸數據大幅下滑
本輪行情,寬松貨幣政策無疑是最大的利好因素之一。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個月新增貸款1.228萬億元。不過,已有報道顯示,7月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僅約為1700億元,農業銀行更是曝出負增長。按照四大行一般占全部新增貸款40%的比例推算,7月份我國新增信貸將 “跳水”至不到5000億元。
有分析師擔憂,第三季度很可能將成為信貸數據的“拐點”。
IPO加速增加擴容壓力
IPO近期明顯加速,同時創業板的進程在加快,紅籌股的回歸也已被提上議事日程。有消息稱,中移動最快將在明年回歸A股,此外,中海油、聯想集團等也都想搭上順風車。如此“批發式”的擴容,大盤還能承受嗎?
利好因素:
經濟復蘇支撐 成交活躍
本周市場,做多的氛圍正在逐漸消失,似乎中期調整正在醞釀之中。不過,投資者也不宜過分恐慌,因為戰栗的一周中,仍有一些因素值得關注。
首先,雖然出現較大震蕩,但兩市成交量并未明顯回落。本周滬市成交11526.2億元,僅較上周回落了958.4億元,但較前一周依然增加了近500億元。分析人士指出,調整市場中,只要市場成交依舊活躍,就還沒有到徹底見頂的時候。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大盤跌得很厲害,但機構大規模撤退的跡象并不明顯。從滬深交易所公布的龍虎榜信息來看,機構專用席位基本還是買賣實力相當。一些個股雖然出現不少機構專用席位的凈賣出,但同時凈買入也相當踴躍。這顯示出機構在目前點位出現了較大的分歧,但還沒有到集體撤退的時候。此外,在部分個股中,機構依然在大規模介入。如浙江醫藥(600216,收盤價31.78元),連續兩個交易日都有機構在巨額凈買入。北方股份(600262,收盤價14.85元)也類似。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也是支撐股市運行的基礎,是宏觀經濟的復蘇趨勢并未改變。據報道,國家發改委下屬的一家機構相關負責人日前做出預測,預計今年GDP增長有望達8.3%。市場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今年完成“保八”目標已無懸念,甚至可能略超目標。有分析師預計,綜合來看,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速有望達9.9%左右。
下周統計局將公布7月主要經濟數據。有專家預計,7月CPI和PPI可能繼續在低谷徘徊,工業增速則有望進一步反彈。大部分的預測數據顯示,7月CPI可能同比回落1.7%~1.9%,因此中短期來看,我國目前的通脹壓力還并不明顯。
只要經濟回暖的趨勢不變,那么股市的基石也仍然牢固。不少分析師表示,在這樣的宏觀環境下,市場還具備進一步泡沫化的空間。
戰栗市況
連續殺跌市場恐慌畢現
每經記者 劉明濤
瘋狂的背后總藏有脆弱的心靈。A股市場在牛年確實“牛”了一把:中小散戶們在瘋狂,大戶們在瘋狂,基金私募們同樣在瘋狂。
曾有這樣一句話形容8月以前股民們的心態——“不滿倉操作,你都不好意思跟朋友打招呼”,“死了都不賣”再次成為股民們主要的操作手段。然而在瘋狂的同時,投資者卻漸失風險意識,當風險真正到來之時,驚慌、失神、恐懼再次侵襲每個人的心頭。
本周后半周不斷的跳空低開,盤中跳水一次又一次打擊著投資者的信心。周五,市場在早盤整理后不久,終于未能抵擋住巨大的拋壓,上演了驚魂一刻,滬深兩市紛紛跌破20日均線。
市場風云突變
漲、漲、漲!當周一記者踏入某營業部時,股民們歡呼雀躍,為股指再創新高而喝彩,資深老股民李先生興奮地與記者聊天,“股市大跌就要勇于買入,上周三的狂跌給我了抄底的機會,現在又賺了不少啊。市場深度回調就是為了下一次的新高蓄勢。”
不過滬指周二早盤創出新高3478點后便調頭向下,下午開盤后不久更是急速下跌,投資者面對高位的劇烈震蕩,已難以保持原有的鎮定。
周三、周四,記者再次走訪各大營業部時,股民們前期喜悅的表情已經被迷茫、恐慌所替代。見到李先生時,他告訴記者,“市場雙頂要形成了,割肉跑吧,再不走就沒有機會了。”
在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后,周五尾盤時,市場再現大量恐慌性拋盤,股指快速下行。兩市僅不到200只個股上漲,1500多只個股出現下跌。
從板塊來看,有色金屬、煤炭、地產以及鋼鐵板塊周五跌幅較大,而生物制藥和金融板塊則比較抗跌。另外成交量較前一交易日再次縮量,滬市昨日成交1896.47億元,近10個交易日首度減少至2000億元以下,深市同樣也縮量明顯。
有市場人士認為,成交量的繼續萎縮,說明目前場外資金觀望氣氛較濃,各路資金無力做多,而前期漲幅過大的熱點股周五跌幅居前,說明資金在市場不穩定時追漲殺跌情況加劇。
機構資金集體殺跌
公開交易信息顯示,前期猛追熱點的機構出現在大舉賣出名單中。
近期股價多次漲停的澳洋科技(002172,收盤價13.91元)周五以跌停收盤,盤后交易信息顯示,兩個機構分別出現在該股賣出席位的1、2名,分別拋售了2099.51萬元和1300.31萬元,并且沒有進行買入操作。市場人士認為,從該股近期交易情況來看,機構參與積極,多次進行買入操作。
從周五復牌的萊鋼股份(600102,收盤價15.54元)也可以看出機構在加速出逃。萊鋼股份于7月10日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雖然復牌后以漲停報收,但是機構資金并不看好其后市走勢,仍在大舉拋售。據數據統計,周五該股買賣前五名席位均為機構,但賣出量卻遠遠大于買入量,其中有一家機構賣出多達1.3億元,5家機構合計賣出合計高達3.2億元,而5家機構買入量僅為1.17億元。
通過機構的資金流向可以看出,在本周市場大跌時,機構資金也在拼命殺跌,恐慌性地大量拋售所持股份。
戰栗之后
風險漸增 戰略看空戰術做多
每經記者 毛晉楠
8月第一周的行情,未能延續強勢格局,市場的劇烈震蕩遠遠超過了前7個月,這不禁讓人感到戰栗。
技術形態上,“死亡之星”、“三只烏鴉”兩大看淡指標接踵而至,5日、10日、20日均線相繼告破,30日均線岌岌可危,短期的雙頂似乎正在構筑。不過,技術派人士認為,目前并不能得出大盤一定會見到中期頂部的結論。
作為雙頂形態,需要跌破頸線位才算成立,目前上證指數的頸線位置在3200點一線,如果大盤能在下周守住3300點關口,那么,雙頭就暫時不會成立,市場仍然可能再度創出新高。
從時間來看,市場在8月上旬就見頂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宏觀經濟數據正在明顯好轉,這也是支持市場進一步上漲的最重要理由。
民族證券認為,整個8月不會出現進一步的大跌,行情繼續反復的可能性非常大,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的風險也在增加。關鍵的時間將會在8月下旬或9月初,屆時,市場或許才會真正迎來一次調整。
當下的市場該如何操作呢?一位私募人士說:“對付目前市場的16字方針——兩眼看空,兩手做多,換股要快,操作要狠。兩眼看空是戰略,兩手做多是戰術,既可防止踏空,也可防止風險。”
不過,對于中小股民而言,控制風險依然是首要的任務。華龍證券分析師黃昌全認為,大盤出現階段性調整的風險正在加大,縱然3478點不是最高點,但連續的回調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減倉信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