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中有一段話:“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這段話說明了“利用”的作用。
在生活中“利用”的好處更容易讓人明白,“有關系好辦事”說的就是“利用”的道理。可惜的是,在生活中將“利用”運用得如魚得水的人,在投資上往往成不了會“利用”的人。
我們曾將投資者簡單分成三類人:第一類是自認為自己不行的人;第二類是自認為自己行實際上卻不行的人;第三類人是自認為自己行實際上也真行的人。
第一類人如果不想完全放棄投資的話,只有“利用”第三類人。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或者是沒時間,或者是沒經驗,只有通過購買基金,才能享受到經濟增長帶來的收益。
第二類人就是不會 “利用”的人。這類人當中,絕大多數也知道“利用”的作用,但是途徑并不一定好,總想打探到“內幕”消息,結果打探到的“內幕”消息并非“內幕”,也許有過“小贏”,但多數逃不過“大輸”。
而第三類人實際上并不多,而且就是第三類人之間也存在“相互利用”的現象。例如有些機構,本來已有相當豐富的市場經驗和良好的投資業績,但出于一定的需要還是會申購基金。
這里也舉一個基金“利用”基金的例子,這也是不久將問世的一個創新基金品種——ETF連接基金。
ETF是一種特殊的指數基金,除具有傳統的指數基金費用低、投資透明等優點外,與一般指數基金采用現金申購贖回不同的是,ETF的申購贖回采用一籃子股票的方式,由于這些股票與基金持倉結構基本一致,因此申購和贖回都不會對基金凈值產生大的沖擊。
此外,ETF還提供了在交易所二級市場買賣份額的交易方式,這就限制了習慣通過銀行渠道投資基金的投資者參與這種基金。連接基金的創新,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連接基金也是一種特殊的指數基金,其投資除符合一般基金的規定外,還要求90%的資產投資于目標基金,ETF連接基金就是將資產的90%投資于相應目標ETF的基金。由于ETF連接基金與其目標基金有著較高的資產重合度,其凈值表現也將會基本相同。此外,由于連接基金同一般指數基金一樣,采用現金申購贖回的方式,因此銀行渠道的投資者可以“利用”連接基金參與到ETF的投資中去。 (交銀施羅德基金 屈樂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