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蕩是場及時雨 新基金搶籌老基金換倉
2009-08-01 02:17:44
每經記者 李娜
本周三,一場狂風暴雨席卷A股市場,對此,公募基金更愿意將其定位為一場及時雨。
據記者了解,多數基金早已是翹首以待股指大震蕩,新基金終于有機會入場搶籌,老基金則趁機調倉換股。另有基金經理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整后的市場會更健康,會走得更遠。
【調整定調】
趁震蕩完成調倉
本周,A股出現劇烈震蕩!
記者了解到,對于此次市場的調整,不少基金經理期盼已久。滬上某基金經理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市場調整早就在預料之中,只不過其是借助中國建筑上市來完成的。調整之后的市場會更健康,也會走得更遠。另有基金公司投研人士告訴記者,牛年以來,市場一直處在較為興奮的狀態,真正象樣的調整沒有幾次,此次調整對新老基金都將是不錯的機遇。
事實上,進入7月以來,由于成立的時間較晚,新基金已經失去了年初建倉的好時光,建倉的成本已被明顯抬高。天治趨勢精選靈活配置基金(7月中旬成立)的基金經理吳濤表示,“成立后的第一周并未盲目追高,就想抓住一次調整機會來降低建倉成本,現在是難得機會,對于我比較有利。”
此外,據悉,本月成立的某新基金,也在大盤下跌的期間吃進了不少機械、鋼鐵等經濟復蘇產業鏈條中游的股票。
新基金趁下跌之機大舉買入,而老基金則將精力放在調倉換股上。某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內部人員表示,二季度以來,不少基金都將火力集中在了金融、地產、采掘業等行業的身上,行業密集度很高。市場經過連續的大漲后,適當地調整行業的配置比例也是有必要的,本周三的急挫正是調倉換股的好時機。
【基金立場】
做多基調不改
在基金經理看來,A股本周雖然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但政策面的基調還沒有改變,政策面的變化才是A股后市最大的不確定性。
滬上某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表示,“現在這個市場真的要掉頭,非得要政策面上發生明顯的變化,其他方面的改變只會讓市場進行調整,而不是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市場運行的方向。現在我們對市場的看法依舊樂觀。”
大成策略回報基金的掌舵人周建春此前也曾表示,后市還是看經濟政策,現在整個市場的資金成本是非常低的,資產的價格性是存在機會的,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市場累積的漲幅是比較大的,在努力獲取收益的同時也應該去適當的控制風險,可以尋找更低估值的行業和資產或者個股來回避系統性的回調,同時也可以選擇那些增長更加確定、持續性更長的行業和公司,并不是減倉來回避風險。
融通行業景氣的基金經理鄒曦也持較為樂觀的態度。在他看來,市場上漲趨勢在中期來看沒有太大的變化,因為經濟的復蘇擺在這里,還有流動性的寬松程度也擺在這里,如果有的話可能最多就是技術性的調整。
【后市隱憂】
經濟復蘇概念超預期
在基金經理眼中,在力保經濟增長的大環境下,大盤震蕩向上的趨勢未改。然而,在樂觀情緒的背后,基金經理也有絲絲的困惑和隱憂。
牛年以來,流動性的充裕和利好政策的密集出臺,使得A股市場走出了一波急漲行情,同時也將整體的估值大幅推高,估值的升高已影響到了基金經理做多的信心。
有基金經理覺得對市場的預期比較難把握。深圳某基金經理表示,“自己的困惑就是中國經濟復蘇的跡象已經很明確了,但全球復蘇的幅度和力度到底能有多大,會不會引發新的通貨膨脹。另外就是,因為各行業復蘇的強度肯定是有所不同的,但是現在市場的預期表現得讓人難以捕捉,有些板塊不一定在復蘇之后馬上就很強,部分預期已經在市場上體現得過于充分,導致了該板塊估值目前非常高,甚至已經超過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同時,哪些行業會較快復蘇,行業復蘇的先后次序以及行業復蘇的時點怎樣判斷,這些均讓基金經理感到難以準確把握。
不過,有的基金經理認為,“上市公司業績還在持續上升,經濟基本面持續轉暖,市場向上的趨勢又往往具有慣性,在預期沒有改變時,不用太擔心什么。”
同步播報
大震蕩前基金已提前減倉“避震”
每經記者 鞏萬龍
回顧過去的8個月時間,在流動性充裕和估值修復的推動下,A股從未有過一次像樣的大級別調整。直到本周三,日益積聚的獲利盤在恐慌情緒的影響下大幅拋售,造成股指大幅暴跌,這或許并不是偶然。
對此,作為目前市場的陽光主力,基金似乎早有心理準備和應對措施,在本周大震蕩之前,不少基金已提前減倉“避震”。
部分基金提前減倉
記者注意到,在3000點上方一片狂歡之下,央行和銀監會微調流動性的傳聞風行于市場,基金開始注重風險控制,而一些早在2季度就大幅減倉的小基金公司更是連續減倉。
國信證券對基金2季報的統計顯示,有5家基金公司2季度減倉幅度在20%以上,匯豐晉信、中郵和浦銀安盛分別減倉25.21%、23.66%和22.68%,長盛和東吳分別減倉22.15%和20.19%。
另據中信證券嚴高劍測算數據顯示,與7月17日的數據相比,上周(7月20日~7月24日),華夏減倉2.4%,大成和廣發各自減倉均在1%左右,包括建信、招商、興業、諾安和中海等基金公司均有減倉。
數據還顯示,相比2季度末的倉位,截至上周末 (7月24日),華富減倉高達20%,農銀匯理和華富均減倉約13%,而長盛減倉7.7%,匯豐晉信減倉接近10%,中郵也減倉6.7%,上投和易方達分別減倉4.1%,而東方、國投瑞銀和國泰均在減倉。
大成基金認為,下半年市場的震蕩會大幅加劇,雖然在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經濟局面下幾乎所有的行業和板塊都會受益,但是不同行業的景氣度差異也是明顯存在的,未來個股分化將趨于明顯。大成基金建議投資者根據經濟周期不同階段中行業之間的差異以及同一經濟周期下產業之間的上下游傳遞關系等因素,決定股票行業配置比例,把握行業輪動機會。
指基或將助推大盤新高
券商研判和坊間聲音均認為,指基的頻繁發行和入市將助推大盤上漲至一個新的高度。記者注意到,兩者之間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以本月初成立的匯添富上證綜指基金為例,該基金一經成立就進入快速建倉階段,上證指數突破3100點;
匯添富上證綜指基金加快建倉步伐,凈值隨之加速上揚,上證指數飆升提速;
7月14日數據顯示,該基金的凈值增長率為1.99%,7月15日凈值上漲1.3%,該基金在這兩天時間凈值表現與上證綜指漲幅極為接近。
就在本周三A股全線大跌之前,匯添富上證綜指基金單位凈值已經累計上漲10%以上;
而7月29日,上證綜指大跌5%,該基金凈值也下跌多達4.75%,幾乎與跟蹤指數漲跌幅相差無幾……
僅僅半個月時間,匯添富上證指數基金如此緊密、低誤差地跟蹤上證指數,這說明該基金極有可能已完成建倉,指數基金對股指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
在總結指數基金對指標股的推動作用時,日信證券胡超指出,首先,指數基金建倉需要直接買入成分股,能迅速推高股指,對恢復股指的繁榮效果明顯,對活躍資本市場起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其次,指數基金的份額規模相對穩定,當市場下跌時,對市場的沖擊較小;最后,指數基金還有吸收流動性的作用,當股指上漲時,申購增加、份額增多,銀行儲蓄會向股市轉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