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并購大王”任建新:中化集團不會整體上市

2009-07-14 02:48:14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從“一萬元借款”起家創辦民營企業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藍星集團),到組建國有大型企業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化集團),任建新整整等了20年。他也完成了由民營老板到國企高管的身份轉變,走了一條與同時代其他民營企業家完全不同的一條道路。

        短短5年間,任建新“掌舵”的中化集團資產總額已由229.6億元增至1586億元,在全球化工公司100強中排名第19位,位列中國500強第28位。不過,任建新眼中的中化集團還是一家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國企。

        日前,中化集團以9.58的創新指數位列2008中國企業自主創新前TOP100名單的第三位。在參加首屆中國企業自主創新高峰論壇時,中化集團總經理任建新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的專訪。

各業務板塊分拆上市

        近幾年,隨著中化集團組建和迅速發展,我國石油、石化和化工三大產業格局已經形成。

        任建新稱,目前,中化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已由152億元增至1203億元,是成立之初的7.9倍;利潤總額由2.27億元增至28.65億元,是創建之初的12.6倍。“每年公司的銷售收入增長達到90%以上,利潤增長也達到71%。”

        2004年5月,在中國藍星  (集團)總公司、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等原化工部所屬企業的基礎上,組建了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去年,中化集團調整重組了專業公司之間相互交叉的業務,最終形成了化工新材料及特種化學品、基礎化學品、石油加工及煉化產品、農藥化肥、輪胎及橡膠制品、化工裝備等6個業務板塊。

        對于國資委一直鼓勵央企進行整體上市,任建新說,中化集團未來不會整體上市,因為6個業務板塊放在一起打包上市估值上會很困難。“我們更多會采取單一業務板塊整合相應資產后單獨上市。”任建新說道。

        據了解,中化集團現擁有12家A股上市公司,包括藍星清洗、藍星新材、沈陽化工、天科股份、風神輪胎等。任建新說:“藍星集團是要整體上市的,不過什么時間完成上市還沒有時間表。”

定位“老化工+新材料”

        任建新起家是從工業清洗業起步。1996年,他率領藍星進軍有機硅,開始從清洗業向新材料產業大規模擴張。他認為,新材料是目前發展最快和投資最大的熱點。未來,我國高技術產業翻番的動力將主要來自于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將保持高速增長。

        1996年以來的10年間,任建新先后并購瀕臨破產的化工企業達到107家之多,涉及資產超過150億元。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并購大王”。

        在中化集團組建之初,任建新就確定了“老化工+新材料”的戰略,即在發展國內化工新材料、基礎化工原料以及化肥農藥產業,并適當向上下游延伸,兩者不可分割。

        “既不與上游企業爭奪資源,又不與下游終端爭市場,‘和氣生財’。”他說道,“老化工”奠定了中國化工資產規劃底盤,占集團70%的比例,并為新材料提供原料基礎,形成一體化優勢。“化工新材料已占到30%。”

        化學工業產業鏈長、布局分散,是多元化并且充分競爭的行業。任建新認為,新材料要適應市場,必須走差異化之路,在國際上形成競爭力,爭取后來居上。

        目前,中化集團每年都有20多套新材料裝置上馬,到2007年底,新材料業務實現利潤13.3億元,占到公司全年利潤50%左右。

        根據規劃,中化集團正在天津、上海、江西及江蘇等地建設化工新材料工業園區。任建新稱,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強化新材料核心地位,圍繞核心適度進行產業鏈的延伸。重點發展有機硅、有機氟等;加快聚甲醛、聚碳酸酯和PBT等裝置建設,增加工程塑料的市場份額,拓展特種纖維及其他材料的產業規模。

        為獲得新材料領域的關鍵技術,中化集團從2006年起連續成功完成4家海外公司的并購。“我們選擇并購對象主要是考慮能填補國內產品的空白,要有協同效應,”任建新說道,“買得來、管得了、干得好、拿得進、退得出、賣得高。公司一直在關注合適的并購機會,正在尋找機會。”

不做高風險投資

        去年一年的金融危機讓整個化工業受損嚴重,中化集團也受到較大沖擊。

        任建新稱,自去年9月起,利潤降幅較大甚至部分企業出現虧損。直到今年3月份才回歸單月盈利,6月份,化工行業才實現整體盈利。好在,中化集團成立5年來,沒有涉及金融衍生品、房地產等高風險投資項目,沒有造成硬傷。

        但是,中化集團利潤較低,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國際競爭優勢不明顯,發展基礎脆弱的問題也再次顯現。任建新認為,經過調整重組后,中化集團還有6個業務板塊,戰線還是太長,在全球著名的化工企業中,業務板塊最多不超過4個。

        在任建新看來,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生命科學將是下一輪全球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任建新說,中化集團在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有一定基礎和優勢,公司準備集中資源,對主業進一步調整和整合,初步確定“3+1”的主業定位,即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加基礎化工。并計劃下一步建設和擴大如生物農藥、動物營養添加劑、化工新材料及特種纖維等項目,完善硅產業,加大水處理等環境保護產業的投入。

        “整個中化集團的投資價值是巨大的,在金融海嘯的背景下,美國百仕通集團能夠按期履約與藍星完成交割,就能充分說明這個問題。”任建新說道。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