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識:全年信貸或增10萬億爭議:政策微調還是收緊
2009-07-10 02:19:40
每經記者 馬駿骎 發自上海
先是上周正回購利率、央票利率首次跳升,央行重啟91天正回購,緊接著昨日公布的6月信貸數據狂飆,與此同時央行宣布重啟一年期央票,所有這些跡象都令市場對于未來政策走勢產生擔憂。央行是否會動用利率政策工具,進行加息,或者是否會出臺更嚴格的信貸控制受到關注。
盡管對貨幣政策未來走向有爭議,但業內觀點普遍認為,全年新增貸款預計超10萬億元。
通脹不會很快失控
一派觀點認為,利率工具是一劑“猛藥”,對于依然艱難地走在復蘇之路上的經濟環境而言,是否受得住這劑“猛藥”無疑值得擔心,而溫和的通脹反而利大于弊。
麥格理證券駐上海中國策略師MichaelKurtz稱,“大家擔心在全球環境依然脆弱的情況下,央行會過早采取緊縮策略。其實各國央行都情愿承擔更大的通脹風險,也不愿意過早地緊縮政策,因為通脹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不全是壞事,它能激勵人們重新回到市場中去。”
麥格理證券認為,目前我們看到的“并非緊縮的開始,而是放寬的結束”。預計下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或者利率要等到幾個月甚至幾個季度之后。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蒂格利茲也在最近一次演說中表示,全球各國央行過于強調維持低通脹,鎖定嚴格的通脹目標,損害了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
而在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新興市場研究及策略主管巴布看來,通脹并不會很快失控。他說,“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CPI將恢復到正值。對于中國等新興市場,CPI指數同油價和食品價格的關系更密切,我們預計明年全年通脹維持在2%左右,但我并不認為通脹會上升至4%~5%的高度。”
“微調”效果不大?
業內更普遍的觀點認為,近期一系列數據暗示貨幣政策已進入 “微調”。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在昨日發布的報告中稱,“這只是微調,而非政策轉向。”他指出,央行的微調主要將體現在央票的期限搭配上,但考慮到經濟企穩的基礎尚不穩固,仍將傾向于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會改變總的方針和政策。
中信證券研究員王銘鋒表示,一年期央票的規模僅有500億元,貨幣政策只是向緊微調,因經濟復蘇基礎尚不牢固。同時,中期內仍將面臨結構性轉型,貨幣信貸超常增長積累效應釋放等問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需要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
反對派則認為,如果貨幣政策不進行調整,那么即將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即使央行如市場揣測的那樣進行一些 “微調”手段,通過增發央票、窗口指導、風險指引等軟性的措施,也很難達到有效抑制流動性過度擴張的效果,而一旦貸款和貨幣繼續按當前速度增長,將導致難以控制的通脹、壞賬和資產泡沫風險。
貸款短期內難大幅壓縮
馬駿認為,真正能有效抑制貸款飆升勢頭的恐怕只有兩類措施。第一,迅速放緩項目審批速度;第二,重新啟用季度和月度的貸款額度控制。他擔心等到6個月以后再采取措施,恐怕為時已晚。不過對于上述兩項強硬措施是否真的能立即得到實施,馬駿自己也認為把握不大。
哈繼銘預計,由于近期貸款結構主要傾斜向政府項目,而眾多期限較長的基建項目才剛剛開工,因此未來貸款的慣性仍較強,很難短期內大幅壓縮,照此趨勢預計全年新增貸款或超10萬億。
渣打銀行中國研究部主管王志浩表示,市場情緒已經發生轉變,現在對于“通脹預期”的表述總是很讓人敏感,擔心這會暗示著政策轉向,甚至在特定的時候重啟信貸額度控制,但是這樣做的可能性短期內不大。他同樣預測全年新增信貸可超10萬億。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