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利潤大降 奢侈品代理商向品牌商發起收購戰

2009-07-09 02:07:12

Default-thumb_head

每經記者  黃清燕  發自上海

        一場皮爾卡丹收購戰,牽出了以孫小飛為首的溫州商人收購海外品牌的野心。而在這股熱潮中,山東商人也躍躍欲試。《每日經濟新聞》從有關渠道獲悉,山東迪尚集團正計劃斥資4000萬美元收購巴黎十大高級女裝品牌之一的法國菲羅。迪尚方面認為,4000萬美元收購菲羅是筆合算的生意。在此之前,迪尚集團曾收購美國威高利集團公司。

        當中國商人們開始對海外品牌頻頻出手時,歐美市場銷量暴跌的國際奢侈品牌商們則把中國市場當作“救命稻草”,除了增加店面外,他們希望甩開中國代理商們,全面掌握利潤。

        在這股熱潮下,部分從上個世紀末發展起來的國際品牌代理隊伍或走向衰退,而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海外品牌將成為“國貨”。

多家品牌商“拋棄”代理商

        日前,古奇在上海鉆石地段上高調開出2000平方米的中國旗艦店。隨后有消息稱,已入駐恒隆廣場多年的路易威登也將  “擴店”。種種跡象表明,在歐美市場受挫后的奢侈品牌們正把有限的預算放到期望值最高的市場——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發表評論說:“全球各大奢侈品公司都希望能利用過去10年里在中國小規模、試探性的投資,在現階段迅速擴張。”實際上,中國奢侈品市場的快速增長確實不負奢侈品商人的期望,最新《2009中國奢華品報告》顯示,正當歐美日奢侈品需求下滑之時,中國卻出現強勁增長。截至今年1月,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已占全球25%,達86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進身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此份報告覆蓋21大城市,包括京、滬、穗及香港。近千名消費者參與調查,受訪者人均年收入24萬元人民幣,逾半受訪者認為,價格不會影響消費行為,近九成受訪者更表示不會因經濟疲軟而改變對奢侈品的偏好。

        擴店、擴增長的背后,是品牌商們對“指揮權”的強烈渴望,他們越來越迫切地想甩掉那些曾經在前期開拓市場中立下汗馬功勞的中國代理商。為了全面控制在中國的銷售利潤,奢侈品商紛紛加大直營力度。如Zegna日前透露,2009年將在中國開設6家店鋪,并收回10家店的代理權,從而達到64家直營店的規模。同時,品牌商COACH從去年開始就在逐步收回門店指揮權,今年3月完成了對內地17家店鋪的交易。

        除了被動失去代理權外,由于利潤的空前減少,代理商們紛紛表示“不再代理”。“代理商拿貨的價格是正價的5折左右,而現在3~5折的同品牌產品卻隨處可見。”在品牌商們拋開打折規則的時候,代理商們面臨的是日益減少的顧客。“我本來是15個品牌的分代理,最近正在跟總代理方面取消合同。”一個月虧損近千萬元的某一線品牌代理商抱怨道。《每日經濟新聞》在采訪中發現,受一線品牌價格直線下降影響,原先利潤豐厚的二三線品牌代理商收入也開始下滑。

中國商人從“代理”走向“收購”

        如果說國瑞信和萬寶龍之間的決裂是品牌商與代理商的紛爭極致,那么近年來,品牌商甩開代理商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拿下一個代理權的費用從幾百萬到幾千萬元不等,培育市場、鋪設專賣店要花去上千萬,通常在兩年之后,品牌才能真正賺錢。”取得4個國際品牌區域級代理權的浙江商人徐先生對  《每日經濟新聞》介紹。在今年9月,徐先生代理的4個品牌將有3個到期,“5年合同期到后,我們將不再續簽。”在徐先生看來,在上個世紀末進入代理國際品牌領域的代理商們淘得了第一桶金,隨后進入的大多虧本。

        隨著原來的高端品牌日益走向中端,大部分中國代理商代理的國際二三線品牌開始被擠到了低端,面臨淘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3000多溫州橋頭籍商人在廣州從事國際品牌的代理,組建起國際品牌中國總代理的企業有200多家。他們遍布全國各大城市,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所代理的國際品牌占中國代理商所代理服裝品牌的10%、皮鞋品牌的60%、皮具品牌的70%、鐘表品牌的20%~30%。近兩來,隨著國際一線品牌的不斷進入國內市場,上述溫州人代理的國際品牌開始退向二、三線城市,面臨衰退。有市場人士分析指出,將有三分之一的代理商趨于消失。

        在代理模式走向沒落之后,中國代理商們開始思索新的出路。而此次溫州商人組團收購皮爾卡丹則打破了這一僵局。

        作為卡丹路(意大利)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小飛2002年已收購了意大利品牌卡丹路,同時他還是意大利“都彭服飾”商標的持有人、鱷魚恤皮鞋的中國總代理。近兩年來,眼看代理生意走到盡頭的孫小飛開始尋求突破。為此他組建了浙商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將在廣州的溫州商人聚集起來,打造一個屬于在穗溫州人的經濟總部,并力圖通過獲得品牌的代理權進而實現掌握其所有權。

        投資并購海外服裝品牌,在中國服裝業并不鮮見。近來山東舒朗服裝服飾有限公司一舉收購了意大利兩家男裝品牌公司兩家紡織企業,4家企業的收購價總計為1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億元左右。而在金融危機前,單單一家紡織工廠的收購價格就需人民幣近3億元。

        專家指出,面對目前形勢,中國企業要在海外實施投資并購,一要符合戰略,及時出手;二要科學投資、借助外力,由當地會計師、律師事務所操作,選擇可靠的投資顧問公司全程參與,這有利于把握目標企業的實際狀況、制定有效的談判方案、確保并購后的跟蹤服務;三要全面評估,重視公關,文化差異的整合與管理方法的融入是能長期經營被收購企業的關鍵。

高端品牌或侵襲中低檔空間

        黑底白字一個品牌LOGO,一句“春夏季打折”,數行全國門店的地址,GUCCI7折、PRADA5.5折、CK低至3折……在這個夏天,奢侈品打折似乎已成家常便飯。往常“欲語還休”的奢侈品們低下“高貴的頭顱”,把廣告打到了大眾媒體上,一品牌商在解釋打折動機時,直言不諱地表示“現鈔最重要”。

        除了VIP們被通知“專賣店打折”外,急于拋售的奢侈品商們則在酒店、郊區倉庫搭起了“特賣場”,新品上市三個月內不許打折等行規被一一打破,上市兩個月就以OUTLET渠道現身的品牌日益增多。

        為了搶得市場,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商紛紛自稱自己為“買得起的奢侈品”。古奇新任CEO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要增加中檔系列產品來抵御金融衰退;Versace集團則表示將重新推出曾在2006年停止的二線品牌Versus,希望借此覆蓋年輕人市場。

        “金融危機后,我預測高端消費群三分之二將進入中檔消費市場,而中檔消費群有三分之一會進入低檔消費市場,這種消費群的全球大漂移,必定引發全球商品的大漂移。”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國際經濟研究員吳東華指出。

        在吳東華看來,被淘汰出局的奢侈品最終倒閉率會超過50%。“在大型零售商店內留下來的奢侈品品牌,會裹挾王者風范進入中檔產品區間,這會擠壓原來的中檔產品,預計淘汰率會達到30%。”

同步播報

浙江民企1億收購意豪華游艇品牌

    就在溫州民企意欲收購“皮爾·卡丹”引發業界廣泛猜想的時候,一家來自浙江金華的民企也悄悄加入到了收購國際奢侈品品牌的行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浙江萬通鋁業有限公司旗下的浙江盛世游艇有限公司,已與意大利豪華游艇品牌“DALLAPIETA”簽訂收購框架協議,將該品牌收入囊中。

        據透露,DALLAPIETA擁有50年的造船傳統,專注于生產豪華游艇,被外界譽為“游艇界的法拉利”。

        收購方盛世游艇建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浙江萬通鋁業集團下屬的獨立企業。目前雙方已經簽訂了收購的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內容,該項并購將自7月8日起進行為期20天的公示。收購方稱,按計劃在今年11月底前付清1億元現金。

        盛世游艇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收購,包括品牌、設計圖紙、7個模具和13艘半成品游艇。“那13艘半成品市場價格達到780萬歐元,相當于打了對折。”浙江萬通鋁業集團董事長朱健勇表示。國內資深游艇行業專家黃振綱向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現在游艇價格比兩三年前下降了40%~50%,說抄底是合適的。

        盛世游艇公司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國內市場還沒有太大需求量,會慢慢發展,近期仍將以國外市場、尤其是歐洲、中東市場為主。不過,朱健勇對外表示,之后將會把重點放在國內市場的開拓上,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中國最富庶的地區都會是豪華游艇的  “賣場”,“其中,浙商就是我主要的消費人群。”

        黃振綱則表示,游艇行業目前產品的出路、市場的定位還是一個問題。就國內市場而言,中國的游艇發展像當初汽車面世的時候,現在還處在起步階段,發展空間很大。但受游艇業管理政策、開放程度等因素影響,國內游艇市場的需求不會一下釋放,可能最少需要3到5年的培育時間。  每經記者  肖曉芬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