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理財產品成“慘品”半年牛市無一跑贏大盤
2009-07-04 02:25:30
每經記者 曾子建
2009年上半年,A股市場的火爆超出所有人的預期。截至7月3日,上證指數最高漲至3088點,較去年底漲幅高達68%。
如此火爆的市場,對于剛剛經歷了去年大熊市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件欣慰的事情。不過,如果你是購買了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或許還是高興不起來。因為,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沒有一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累計凈值漲幅超過大盤,理財產品這半年成了“理財慘品”。
人們不禁要問,這么好的行情,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為何表現如此差勁?如果下半年股市遇到調整,那豈不是要遭受更大的損失?
半年最多賺45%
股市如此火爆,對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來說,最受益的當然是股票型產品。統計顯示,39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中(含股票型、混合型和FOF),今年上半年收益率水平最高的中金股票策略2號正是股票型產品。截至7月2日,該產品累計凈值為1.0626元,而去年12月31日,該產品累計凈值僅為0.7307元,期間收益率為45.42%。不過,僅僅憑這45.42%的收益率,中金股票策略2號產品已經成為統計內所有產品總收益最高的一只。
“冠軍”股票型理財產品成績尚且如此,其他股票型理財產品的收益就更加難看了。本報統計的8只股票型理財產品中,年初至今收益率水平超過30%的,除了中金股票策略2號外,就只有國信金理財價值增長(31.67%)和中金股票精選(33.2%)兩只產品。此外,2007年末成立的上海證券理財1號產品表現得更差,只取得了13.55%的收益。7月2日,該產品累計凈值僅為0.5935元。而該產品成立以來的累積凈值增長率為-40.65%。
股票型集合理財產品業績不佳,混合型理財產品表現就更差了。統計顯示,18只混合型產品中,半年來收益最高的東方紅三號,其累計凈值增長率僅為43.19%。此外,混合型產品中,除了東方紅三號外,僅有華泰紫金3號產品半年來收益率超過30%,達到37.5%,其余產品收益率水平都十分一般。
買FOF還不如買基金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炒股確實不行,那就投資基金吧。目前,市場上的確還有約13只FOF理財產品。不過,FOF型集合理財產品的收益狀況就更加不敢恭維。統計顯示,半年來,沒有一只FOF型理財產品收益超過40%,上半年收益最高的廣發增強基金優選4號累計凈值增長了37.69%,排名第二的招商基金寶2期半年來的收益率也只有31.73%。另外,有6只FOF型集合理財產品收益率低于20%。
相比之下,這些投資基金的理財產品操盤水平確實不如實實在在的基金。截至2009年6月30日,納入統計的125只標準股票型基金平均業績為50.32%,標準指數型基金的平均業績為68.3%,混合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業績為45.22%,靈活配置型基金的平均業績為39.62%,股債平衡型基金的平均業績為34.83%。
部分產品近期逆市下跌
就整個上半年的表現而言,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明顯跑輸大盤。但記者發現,在最近的6月行情中,部分產品甚至出現了累計凈值逆市下跌的情況,這更加讓投資者感到意外。
今年6月,上證指數月漲幅高達12.4%,這一漲幅僅次于今年3月13.94%的月漲幅。不過,這并未給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帶來更好的收益。比如股票型的國信金理財價值增長,該產品6月5日累計凈值為1.4552元,6月12日突然下跌至1.4098元,周跌幅達3.1%。隨后兩周雖然有所回升,但到6月26日,其累計凈值也僅為1.4443元,這一個月凈值反而下跌了0.75%。
同時,中金公司的中金大中華股票配置,其累計凈值從6月1日的1.023元下跌至6月30日的1.007元,月跌幅1.6%。此外,一些發行時間不長的新產品,同樣表現不佳。如今年4月成立的銀河金星1號產品,該產品自4月8日以來,累計凈值僅僅增長了8.12%。5月成立的中信優選成長,從5月8日以來的累計凈值僅僅增長了2.83%。
原因分析
低倉位運作導致業績欠佳
回顧上一輪牛市,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曾經也輝煌過,但經過一輪熊市之后,為何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卻出現大面積“欠收”的情況?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集合理財產品的投資股票品種具體情況不會即時公布,因此很難從選股方面來分析這些產品的操盤情況。但是,集合理財產品集體跑輸大盤,從其持有股票的倉位情況來看,還是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釋。
今年一季度末,整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尚未從熊市中緩過勁來。統計顯示,股票型和混合型理財產品的平均倉位僅51.5%。當時,股票倉位最高的國信金理財價值增長倉位達到92%,同樣是股票型產品,上海證券理財1號的股票倉位僅為24.71%。
那么,到了今年第二季度,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是否提高了倉位?分析人士指出,雖然二季度數據尚未公布,但從近期理財產品的凈值表現不難發現,形勢依然不太樂觀。國金證券一位分析師指出,近期市場呈現出明顯的藍籌風格,熱點行業較為分散。而偏股型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對藍籌股的配置比例一般不如開放式基金那么高,因此一定程度上造成近期這些產品的整體收益情況略遜于開放式基金。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當大盤站上3000點后,股市階段性反彈又進入到相對的高位,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投資策略整體仍然較為謹慎。由于恐高心理的存在,使得一些投資經理僅進行較少金額、快進快出的短線操作,因此,很難獲得較多的投資回報收益。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