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一周大事
2009-06-27 03:35:51
周一(6月22日)
世界銀行22日發表《2009年全球發展金融》報告稱,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今年世界經濟將負增長2.9%。報告預計明年起世界經濟將逐步復蘇,2010年世界經濟將回升2%,2011年將增長3.2%。
點評:世行在調低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同時,將中國2009年GDP增長預期由三月份的6.5%調高至7.2%。中國經濟成了低迷的全球經濟中的一絲曙光。
22日,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表示,盡管經濟萎縮趨緩的初步跡象已經顯現,但歐洲仍有可能出現難以預計的金融動蕩風險,必須保持警惕。
特里謝還表示,歐元區目前利率水平適當,明年將開始復蘇的步伐。歐洲央行本月發表的預測報告稱,今年歐元區16國經濟將萎縮4.6%,明年年中方能恢復增長。
周二(6月23日)
據調查機構Markit2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歐元區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萎縮程度創9個月以來最低水平,其中制造業存貨量降至新低。
數據顯示,6月份歐元區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 (PMI)從5月份的44.8下降至44.5。而歐元區6月份制造業PMI從40.7上升至42.4。制造業PMI大幅度的增長抵消了服務業PMI小范圍的跌幅,致使歐元區6月份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由5月的44上升至44.4,為近9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點評:分析人士普遍認為,PMI好轉預示著歐元區經濟衰退最壞的狀況已經過去,該區經濟正呈現穩定跡象,但真正復蘇還要花上一些時間才能實現。
周三(6月24日)
美國美林公司和法國凱捷咨詢公司24日發布《世界財富報告》稱,受金融危機影響,去年全球富豪(財富凈資產超過100萬美元)人數減少15%,富豪總體財富縮水20%。
中國內地富豪人數首次超過英國,首次名列第四。
點評:金融危機不僅讓普通人的錢包縮水,就連那些富豪也同樣未能幸免。中國內地富豪人數的大幅增加也印證了該報告對于亞太區經濟前景的看好。
美聯儲24日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商業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維持在歷史最低點的零至0.25%不變,并表示將利用一切可能的工具促使經濟復蘇和確保價格水平穩定。
此外,美聯儲表示將在今年年底前購買1.25萬億美元的相關房地產抵押貸款債券和2000億美元的房貸機構債券。
點評:金融危機爆發后,美聯儲頻頻降息,基準利率由5.25%降至零至0.25%,進入“零利率時代”。由于可選擇的貨幣政策范圍縮小,美聯儲采取了購買中長期債券以向經濟注入基礎貨幣的所謂“量化寬松”政策,這也引發了市場對于美元貶值和通貨膨脹的擔憂。
周四(6月25日)
歐盟統計局2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4月份工業訂單較前月下降1%,同比驟降35.5%。其中,歐元區資本貨物訂單降幅最大,環比下降2.4%,耐用消費品和中間產品訂單分別下降了0.9%和0.7%,僅非耐用消費品訂單上升了1.8%。
點評:分析人士指出,雖然歐元區工業訂單仍呈萎縮趨勢,但下滑速度已有所放緩,這預示著最糟糕的時刻很可能即將過去。
周五(6月26日)
英國《金融時報》26日報道,今年上半年全球并購交易總額僅為1.1萬億美元,創5年來的半年度交易額新低。摩根士丹利歐洲并購業務主管圖羅夫斯基表示,未來18至24個月全球并購交易額仍會下降。
點評:金融危機下,企業海外并購行為更為謹慎,但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企業海外并購的步伐卻在金融危機中有所加快。
哥倫比亞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哥倫比亞經濟增長率為-0.6%,延續了上一季度負增長的趨勢。通常情況下,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即表明經濟已陷入衰退。
點評:為抗擊金融危機,哥倫比亞央行自去年12月底以來連續7次下調基準利率,以促進投資、生產和消費。分析人士認為,哥倫比亞政府采取的應對措施正在逐漸發揮作用,因此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將好于第一季度。 每經記者 李怡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