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政策保駕 促經濟留有后手
2009-06-20 02:01:54
每經記者 姜艷艷 馬超彥
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以下簡稱常務會議)就下一階段工作的部署無疑成為本周市場上漲的強大后盾——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國家首次明確“我國經濟運行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刻”。同時,會議針對國際市場的描述也從常見的“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深化”、“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影響仍未見底”轉變為“國際經濟走勢還不明朗”、“國際金融領域還存在潛在風險”。興業銀行研究中心發布報告認為,會議內容似乎暗示國際經濟最嚴峻的時刻已經過去,經濟雖無法確認好轉,但至少不會繼續惡化。
【出口貿易】
應注意美國貿易換代
周五,興業銀行報告指出,17日的常務會議中,無疑將出口下降名列目前經濟困難之首。根據會議內容,目前國內“出口下降、產能過剩、企業經濟效益下滑、財政收支矛盾和就業困難”等5個方面的困難仍未根本解決。興業銀行分析認為,此次對出口問題如此重視并擺上臺前,暗示國家對出口問題認識深刻,仍沒有考慮動用匯率促進出口的主觀意圖。
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常務理事譚雅玲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家在出口貿易方面的問題的確很嚴重,但是我們不能只就匯率來解決貿易問題,而是應該放眼長遠和全局進行準備,短期內不宜動用匯率政策解決貿易問題。
“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美國正在進行產業換代升級,如果我們還按照之前的方法促進貿易,無法解決目前的各種問題。”譚雅玲表示。
“美國人正在用金融、能源、高科技等產業替代傳統的汽車、房地產項目,甚至把這些項目甩給中國和其他國家,我們一定要注意這種貿易變化。”譚雅玲提醒道,出口對于中國的影響非常大,但要注意美國把中國未來的生產、產業基礎打亂。“美國人其實把自己的產業換代掩蓋起來,讓世界看到他們似乎仍在傳統產業領域投入。”
譚雅玲表示,各國都需要“操縱”自己的匯率以符合本國和本國企業的需要,美國人靠市場進行匯率操縱,那么中國就應該靠政策進行匯率的把控,出口貿易當下面臨的問題的確復雜,但首先要形成“組合拳”式的規劃。
【政策前瞻】
保經濟留有后手
常務會議指出,我國經濟正處在關鍵時期,要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不過,會議上有關“儲備性政策”的探討也讓人頗為關注。
常務會議指出,加強儲備性政策的研究,就是要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和針對性,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興業銀行方面分析認為,由于會議認定“宏觀經濟已經步入企穩回升關鍵時刻”,另外對國際市場也進行了較為積極的判斷,因此,在一手落實“擴張政策”的情況下,有可能將貨幣政策平穩轉向“緊縮預案”。
“貨幣政策基本上不會出現變動”,王海峰認為只不過是這種寬松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下去所起到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了,“問題的關鍵處在信貸緊縮上。”
王海峰表示,銀行也追逐利潤,放貸注重的是業績增長,但是除去基建等政府要求的公共投資項目之外,他們看不到其他實體經濟的好轉,“因此金融系統缺乏信心”。這導致了私人投資的數據最難看。“民間企業員工的實際收入狀況不斷惡化”,這些企業無力靠自身的力量擴大再生產,又很難從銀行貸到資金。
譚雅玲也表示,“儲備性政策”應該是經濟工作會議中的常規話題,并一定代表貨幣政策將會就此轉向。
此前,多位銀行界人士曾表示,當前市場的首要問題仍舊是防止經濟進一步下滑,雖然此次國家表述經濟企穩,但仍列舉了大量問題所在,比如企業經濟效益下滑、財政收支矛盾和就業困難等問題尚難根本緩解,加上市場尚未存在“通縮”壓力,貨幣政策的轉變只存在“理性考慮”,而不應該現在宣告出現政策過渡。
【宏觀經濟】
W型走勢或延續到2011年
常務會議上做出判斷:我國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綜合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對 “關鍵時期”的理解是經濟減速的態勢有了明顯的好轉,國家遏制經濟快速下滑的一系列措施見到了成效。
王海峰告訴記者,一季度宏觀經濟走勢和去年四季度相比可看出,經濟下滑的速度放緩,而從4、5月份月度經濟指標上可以看出我國經濟在下行過程中有了企穩的跡象。不過從數據上觀察,短期內“還看不到我國經濟有復蘇的苗頭”,王海峰表示,實體經濟尤其是就業數據方面形勢依舊嚴峻。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室主任王小廣則認為今年、明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我國經濟會呈現出W型態勢。我國一季度GDP增長6.1%,他估計二季度增長7%,三季度達到8%左右,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可能稍微回調。
王小廣覺得這樣W型的經濟走勢可能延續到2011年,即明年下半年到2011年才真正走上復蘇。
另外我國的出口形勢也同樣不容樂觀,目前中國依靠外貿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依賴性依然較為強大,“而今年外部需求的下降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更大。”
王海峰剛從德國回國不久,他對德國的考察結果印證了國際貿易的嚴峻形勢。盡管這德國表面上看起來受金融危機影響并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從GDP環比和同比增長程度看的話,德國和日本一樣或許是GDP表現最差的國家。因為德國出口行業,特別是汽車行業的出口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市場分析
流動性助長了樓市和股市
宏觀經濟基本面前景撲朔迷離,可是經濟晴雨表的資本市場節節高升。于是問題凸顯了出來,寬松貨幣政策下,資金沒有流入實體企業,在資金沒有更好的出路時,便大規模流向了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
王海峰告訴記者,“流動性推高了房價,助漲了股指。”
他指出,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與我國宏觀經濟的走勢并不是十分協調,近期看房價的波動沒有想像中的幅度大,“出于對貨幣貶值的擔憂,除國家投資的項目之外,為房地產放貸幾乎是銀行保證其利潤最安全的途徑。”
股市入市無門檻,且資金調動靈活,不僅是散戶的錢,機構資金也涌向了資本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宏觀經濟基本面還很難看,但是短期內股指似乎背離了業績的支撐,不管不顧地上漲。不過長期來看,股指的變動要回歸基本面的變化。王海峰表示,從他的觀察中近期宏觀經濟變化的范圍不會很大,所以股指也不會是寬幅調整。
從近期監管層重啟IPO等行動上看,“股指最近是在有意地小范圍調整。”王海峰預計這波調整可能會持續到明年。今年年內,他預測上證指數最低下跌到2700點,最高上漲至3500點。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