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平深戀”待批 匯豐股權或成隱憂

2009-06-16 02:51:06

分析人士昨天指出,目前看來,壓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這個買賣是否合算,另外一個就是外資銀行的監管問題。不過,中國平安總經理張子欣稱,相信中國平安(601318)入股深發展(000001)會獲得監管部門批準。

每經記者  黃惠敏  發自深圳

        有分析師認為,如果平安成功收購深發展,平安的大股東匯豐銀行可能成為深發展實際上的控制人,這或意味著中國銀行業控股權對外開放。

        “平深戀”毫無懸念成為昨天市場最大熱點。雖然到目前為止,當事雙方先后召開新聞發布會高調宣布濃濃戀情,但還需相關部門最終批準。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左大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稱,有關部門有可能對交易施加壓力。

        分析人士昨天指出,目前看來,壓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這個買賣是否合算,另外一個就是外資銀行的監管問題。不過,中國平安總經理張子欣稱,相信中國平安(601318)入股深發展(000001)會獲得監管部門批準。

擔憂一

買賣差價大  平安買貴了?

        資料顯示,2004年底新橋以每股3.54元受讓深發展17.89%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根據中國平安與新橋的協議,中國平安將于2010年底前,以現金或股權的支付方式,受讓目前深發展第一大股東新橋投資所持該銀行520414439股股份,該股份占深發展增發前總股本的16.76%。若以現金方式支付,每股收購價格為人民幣22元,總對價為人民幣114.49億元,收購資金為集團自有資金;若以股權方式支付,中國平安將向新橋投資發行H股作為對價。
 

NextPage
        或許是“3.54元”和“22元”這兩個數字較為懸殊,讓一部分人產生了“家長不同意”的擔憂。不過,對于深發展當初“賤賣”給新橋的說法,光大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金麟認為,雖然新橋獲利好幾倍,但是新橋進駐后,深發展得到的改善也不容忽視。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稱,平安收購深發展,延續了外資在中國投資不敗的記錄,但他認為這是雙贏,深發展的治理水平和運營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擔憂二

變相放開金融控股權?

        當前,平安前兩大股東分別是匯豐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兩者分別持有8.43%和8.36%的股份。上海易繁咨詢公司的金融行業分析師認為,雖然新橋是深發展的第一大股東,但新橋畢竟只是一個外資基金。如果平安成功收購深發展,根據平安的股權結構,匯豐銀行可能在未來一個時期內成為深發展實際上的控制人,這意味著中國銀行業控股權的對外開放。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左大培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稱,有關部門有可能對交易施加壓力。他認為把中國的銀行股權向外資出售是巨大的損失。

        不過金麟認為,這筆交易并不涉及國有資產流失,中國平安還是一家中資企業。郭田勇也表示,雖然匯豐是平安的大股東,但“中國平安收購深發展不超過30%股權”并不觸及外資戰略投資者入股中資銀行股總比例不得超過25%的高壓線。只是,在這個交易當中,監管機構或者會更審慎。

        有意思的是,中國人壽也宣布有意參加深發展的定向增發。上海易繁咨詢公司的金融行業分析師認為,在最后時刻中國人壽承擔的這個第三者角色應該不是那么簡單。
 

NextPage
中信證券:“平深戀”對平安中性偏利好

        昨日,如市場預期,深發展和中國平安A股高開。深發展開盤漲停,雖稍后回落,但以10%收盤。平安A股收盤漲2.28%。

        這場交易對深發展的利好似乎沒有爭議,但是市場對平安的意見卻沒有那么一致。昨日中國平安H股卻在沖高后回落,收盤跌3.22%,有消息指這是因為市場擔心其收購深發展的價格稍高。花旗集團在香港的分析師BobLeung稱,這筆交易近期內不會對平安目前的銀行業務帶來多大的價值,并且今后18~24個月內平安H股會受到這筆交易的后續影響。

        中信證券指出,這次收購對中國平安中性偏利好,對低成本擴張銀保業務和打造  “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具有重大意義,但同時也認為平安為收購新橋持有的深發展股權在價格和條款方面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讓步,可能是出于盡快獲得控股權的考慮。

        國泰君安稱,收購完成后,平安最高將產生約138億元商譽,若未來深發展股價大幅下跌,平安須對其進行減值,造成短期業績的不確定性。但由于收購價相對合理,這一風險不大。  每經記者  黃惠敏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