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辯“郵政專營”民營快遞反對單一重量標準
2009-06-12 01:59:01
每經記者 周曉芳 發自北京
哪些信件應實行郵政專營?
盡管新的《郵政法》將于10月1日開始實施,郵政專營問題仍在爭議之中。在近日舉行的“郵政專營問題座談會”上,專家、企業和政府官員展開了激烈討論。
分析人士稱,這場爭論的背后,是一場利益的爭奪。若以單一重量為標準來確定郵政專營的范圍,大量民營快遞企業將會失去商務信件這一大塊蛋糕,這將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生存問題。因此,他們才堅決表示反對,并提出了“重量加資費”標準。
專營范圍成爭論焦點
從1999年國家郵政局啟動《郵政法》修訂工作,到今年4月2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郵政法》修訂草案,前后歷時10年。
國家郵政局副局長王渝次近期表示,將盡快制定《郵政法》有關配套法規,包括《郵政企業專營條例》、《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等。據悉,《郵政企業專營條例》將在《郵政法》實施時同步出臺執行。目前,國務院法制辦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郵政專營業務范圍的具體方案。
根據新的《郵政法》有關條款,國務院規定范圍內的信件寄遞業務,由郵政企業專營;快遞企業不得經營由郵政企業專營的信件寄遞業務。正是在此背景下,才需要出臺《郵政企業專營條例》,制定郵政專營的業務范圍。
于是,在《郵政企業專營條例》出臺前夕,一場關于如何確定郵政專營業務范圍的爭論,在民營快遞企業和郵政集團之間激烈展開。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堅持認為,應以單一重量為標準確定專營的業務范圍;民營快遞則提出,應該以“重量加資費”為標準。
分析人士稱,這場爭論的背后,是一場利益的爭奪,利益的核心是信件。順豐速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黃偉介紹,信件業務是快遞業中利潤最豐厚的業務。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也告訴記者,信件的利潤比較高,以從上海寄到北京為例,信件成本與包裹成本的比例大約是0.56:1。
如果將所有信件納入郵政專營的業務范圍,那么,民營快遞企業將失去這塊很大的“蛋糕”。
兩個標準 兩個命運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認為,在中國現有情況下,應堅持普通信件全部專營,只放開經過監管部門批準的、超過一定重量的快遞信件。言下之意,信件只要不超過一定重量,都應該由郵政專營。
但在民營快遞企業看來,若實行單一重量標準,將會給快遞行業帶來致命打擊。因此,在《郵政法》的修訂過程中,2006年8月第八稿曾將郵政專營范圍調整為150克以下,還是遭到反對。
據悉,民營快遞企業曾提出“重量加資費”的郵政專營標準。比如,如商務信件重量在100克以內,同城快遞資費是本埠掛號信件的3倍(11.4元)以內(次日達到為2倍以內,即7.6元)、異地快遞是外埠掛號信件的3.5倍(14.7元)以內的,由郵政專營;資費超出上述標準的,可由民營快遞公司參與經營。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民營快遞企業已成為市場主力,其業務以商務信件為主。徐勇介紹,商務信件占到從事民營異地快遞企業30%~45%的業務量,占民營同城快遞企業85%左右的業務量。而且,這些商務信件90%以上在100克以下。
“若實行單一的重量標準,比如100克以下的信件由郵政專營,其結果是,以經營信件為主的民營同城快遞企業可能全部倒閉,民營異地快遞企業將失去30%~45%的業務量。”徐勇分析說。而且,由于郵政快遞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的需求,客戶會采取增加重量的方式,繼續選擇民營快遞,這將造成各種資源的嚴重浪費,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尷尬局面。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