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0 02:19:15
當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01886,HK)宣告失敗后,去年斥資豪賭該股上漲的投資者即狂拋匯源股份。而記者了解到,在匯源果汁上市之前就已經入股的美國私人股本基金華平也于近日退出了對匯源果汁的投資,成為匯源并購案后的第一個全盤退出匯源果汁的大股東。
每經記者 李凌霞
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失敗之后,斥資豪賭該股上漲的歐美投資機構紛紛拋棄匯源果汁,美國私人股本基金華平和蘇格蘭皇家銀行消失在匯源果汁的大股東名單中。
值得注意的是,大筆股權轉讓很可能并不是通過二級市場進行的,或許有“神秘買家”場外秘密協議接盤。黑石集團、凱雷投資集團和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在內的多家全球私募基金,此前均表示有意收購匯源果汁的少數股權。統一、百事可樂等從事飲料行業的大頭們也是市場猜測的對象,到底是誰暗中買走了匯源?
當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01886,HK)宣告失敗后,去年斥資豪賭該股上漲的投資者即狂拋匯源股份。而記者了解到,在匯源果汁上市之前就已經入股的美國私人股本基金華平也于近日退出了對匯源果汁的投資,成為匯源并購案后的第一個全盤退出匯源果汁的大股東。
華平基金正式退出
據報道,華平已經放棄行使期權,不將其所持有的匯源果汁的可轉換債券換成匯源果汁的7%股權。
據了解,早在2007年2月匯源果汁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之前,華平基金就與法國達能等機構對匯源果汁進行了基礎投資。資料顯示,在2006年7月,華平基金、法國達能、荷蘭銀行及香港惠理基金共向匯源果汁投資2.225億美元,買下匯源35%的股權。其中,華平的投資額為6500萬美元,約占匯源果汁7.25%的股權。如果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成功的話,那么,包括華平在內的基礎投資者們無疑都將受益匪淺。
報道稱,據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華平退出對匯源投資是由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安排的,2007年華平將其所持可轉換債券貸給該銀行。而這些債券轉換為普通股的期權已經在今年5月到期,隨后蘇格蘭皇家銀行便將所持債券在市場上出售。
事實上,從香港聯交所的權益披露資料來看,上述知情人士的描述完全符合香港聯交所對于匯源果汁近期的股權變動披露。
聯交所權益披露顯示,2009年5月19日,華平創投大量減持了約9898萬股的匯源果汁股份,其對于匯源果汁的持股比例一下子由7.24%降至0.24%;而在當天,蘇格蘭皇家銀行出現在匯源果汁的大名單中,資料顯示,該行已經接下了華平創投減持的所有股份。
而在聯交所5月22日披露的最新數據中,蘇格蘭皇家銀行則將其所持有的全部匯源果汁股份全部拋售,而華平創投也消失在匯源果汁的大股東名單中。
其實,從上周匯源果汁發布的一則人事變動中,我們就已經可以看到上述股權變動的一些端倪。6月3日匯源果汁宣布,孫強因其他工作而辭任該公司非執行董事一職,同時將不再擔任董事會財務管理及審核委員會與策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自2009年6月3日起生效。而這位孫強,正是華平創投香港辦事處的董事總經理,主要負責華平在亞洲地區的投資業務。
匯源果汁股權去向成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聯交所的披露數據中,有關華平創投及蘇格蘭皇家銀行的幾次股權出讓,均并未顯示出該部分股份的轉讓價格。按照香港市場規律,該部分股權很有可能不是通過二級市場轉讓,而是已經有人接盤。但令記者感到奇怪的是,在香港聯交所對于匯源果汁的股權披露中,并沒有顯示出買入華平及蘇格蘭皇家銀行所減持這部分股份的股東。
事實上,自從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的并購事件因觸及我國《反壟斷法》而宣告失敗后,有關匯源果汁股權出讓的消息一直不絕于市場。匯源果汁的主席朱新禮在4月份出席該公司業績發布會時也公開表示,匯源確實在與潛在收購方進行接觸。
上個月月底更有媒體報道指出,包括黑石集團、凱雷投資集團和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等在內的多家全球私募基金均表示有意收購匯源果汁的少數股權,但卻因為匯源要價較高,且這些私人資本運營公司缺乏果汁市場的操作經驗,所以交易達成面臨著諸多困難。另外,除了上述私募基金外,市場上對于匯源果汁股權買家還有頗多的猜測,其中還包括統一、百事可樂等從事飲料行業的大頭們。
匯源果汁對此不予置評
現在,華平投資已經正式退出匯源果汁,那么是誰接受下他所減持的這部分匯源的股權呢?昨天本報記者聯系匯源果汁總裁助理兼新聞發言人曲冰,曲冰在回復給記者的郵件中表示匯源果汁對此不予置評。
受到上述大股東撤出匯源果汁的消息影響,昨天匯源果汁股價表現疲軟,全天呈下探趨勢,全天跌幅高達8.308%,報收5.96港元,遠遠跑輸大盤。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