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9 03:14:47
從上述情況看,消息早已在市場的一部分人當中流傳。近期深發展和平安股價節節攀升,似乎佐證了消息的真實性。平安在6月1日以漲停板收盤,其后幾天股價繼續上揚;6月3日,深發展股價上漲8%,第二天,股價一度攀升到20.88元。
每經記者 黃惠敏 發自深圳
昨日,深發展A(000001,SZ)(以下簡稱深發展)和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以下簡稱平安)雙雙停牌。深發展在深交所發公告稱,因公司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自6月8日開市起停牌,公司將于6月13日前刊登相關公告后復牌。而平安則在上交所和港交所發布停牌通告稱,因公司正在討論重大交易事項,從昨日起暫停買賣,直至相關事項確定。
與此同時,市場砸下重磅“頭號傳聞”:平安將以換股方式收購深發展,以落實集團的金融混業經營。
停牌等待“重要事項”
昨晚8時50分,平安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討論重大交易事項,因相關事項存在不確定性,平安自2009年6月8日起停牌,直至相關事項確定并披露有關結果后復牌。
昨日,平安新聞發言人盛瑞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稱,平安確實有重要的事項要公布,A股和H股一同停牌。至于何時復牌以及平安這次的“重要事項”是否與深發展的“重要事項”相關聯,盛瑞生稱一切以公告為準。
深發展昨日在接受采訪時稱,“重要事項”何時公布尚無具體時間表,對“收購”傳聞不予置評。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深發展第一大股是美國新橋,占總股本16.76%;第二大股東是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占總股本比例為4.86%。
深發展平安“緋聞”升級
2004年,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新橋投資以每股3.54元的價格,總計12.35億元資金受讓深圳市政府間接持有的深發展3.48億股,持股比例為17.89%,成為深發展第一大股東,并承諾“5年內不轉讓”。
隨著新橋5年承諾期步步逼近,深發展“緋聞”不斷,其中平安與深發展之間傳出收購消息已不是一次兩次了。雖然之前平安高管對收購傳聞屢屢否認,但在平安最近的股東大會上,平安副董事長、常務副總經理孫建一稱,“如果市場上面有機會,則是另外一回事”。
這一次平安和深發展雙雙停牌,收購傳聞進一步在升級。有媒體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平安、深發展、新橋三方正在進行談判,未來幾天有望敲定。
昨日,東方證券分析師王小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因為深發展本身有融資的要求,平安有做大銀行業務的需要,收購交易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
消息提前泄露?
記者發現,早在6月3日,網上就出現一個關于深發展停牌的帖子——《本周深發展A停牌等待平安收購事宜》,十分具有“前瞻性”。市場人士對此表示疑惑,難道平安收購深發展真有此事,且消息已提前泄露?
另外,有媒體昨日報道稱,從一家公募基金總裁處獲悉,“中國平安或以換股的方式收購深發展”。
從上述情況看,消息早已在市場的一部分人當中流傳。近期深發展和平安股價節節攀升,似乎佐證了消息的真實性。平安在6月1日以漲停板收盤,其后幾天股價繼續上揚;6月3日,深發展股價上漲8%,第二天,股價一度攀升到20.88元。
專家觀點
方式:換股不是惟一可能
目前市場上流傳著3個平安收購深發展的方式:一、換股收購,二、定向增發,三、定向增發和新橋的股權轉讓相結合。
西南證券分析師付立春稱,估計深發展和平安以換股的方式,以市場較合理的價格達成協議,不會對市場造成很大的擾動,獲得政策批準的障礙也要小一些。價格方面,肯定不會達到像之前新橋收購韓國第一銀行那樣達到五六倍的溢價。
東方證券分析師王小罡估計,收購價格可能是18~20元,2.5到3倍的pb(市凈率)。對新橋或是深發展而言這是個好價錢。
一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平安換股并購深發展是不靠譜的。平安只需要把新橋持股部分收購過來,深發展也可能會進行非公開發行。
結果:雙贏或三贏
不少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若能達成交易可能是深發展和平安的雙贏,乃至包括新橋的“三贏”。
昨日,付立春表示,那對平安來講,收購深發展,其綜合化經驗步伐邁出實際性一步,銀行業務可迅速到一個階段。而對深發展來說,如果長期找不到實力雄厚的買家,對發展不利,規模擴張、固定投資擴大都會遇到障礙。平安收購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平安若要擴大銀行業務,還會進行大規模擴張。深發展和平安來講算是雙贏。對新橋來說也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結果。
王小罡也表示,若是能達成交易,對平安來說,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平安的戰略是保險、銀行和資產管理,銀行相對比較薄弱,正好可以通過收購提升銀行的業務規模。總的來說是多贏格局。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