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不驚人價不休”誰在力保“不死鳥”?
2009-06-06 02:25:25
每經記者 宋元東 李智
A股市場的“不死鳥”神話,似乎從來不打算上演“完結篇”。
在K線圖靜止數年之后,暫停上市的3只個股——順發恒業(000631,SZ)、ST中潤(000506,SZ)和萬方地產(000638,SZ),昨日終于迎來重新上市交易。從連續虧損到暫停上市,再經過長達2~5年的漫長等待,3只個股終得 “破繭重生”,且“一飛沖天”,當日即分別上漲1255.3%、93.69%及560.02%。市場一片嘩然之余,又不免一片唏噓——“不死鳥”究竟是怎樣煉成的,又是誰在“堅持不懈”地煉?
不死鳥·現象
“漲”不驚人“價”不休
昨天,3只“不死鳥”的集體表演堪稱“驚艷”。
暫停上市2年后,ST東泰昨日更名ST中潤復牌。該股開盤即報8.60元,此時漲幅已高達93.69%;接下來,該股被大單快速拉升至當日最高價10.87元,最高漲幅近145%。在經過盤中大幅震蕩后,ST中潤收漲93.69%,與開盤持平。
93.69%,這還只是“小菜”。
蟄伏5年歸來的萬方地產開盤即大漲642%,報20.71元,但股價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瞬間扶搖直上。由于盤中漲幅與開盤漲幅超過100%,昨日上午9時32分10秒,深交所對其實施緊急停牌。而在10時3分復牌后,公司股價明顯后勁不足,伴隨著交易量的迅速萎縮,股價也開始震蕩下跌,最終報收于18.42元。雖然全日暴漲560.22%,卻仍拉出一根長長的陰線。
560.11%,還不是“主菜”。
最精彩和最有戲劇性的,還數暫停上市3年的順發恒業。開盤瞬間,股價便被狂拉至14.88元,漲幅達到“雷人”的1857.89%。交易所不得不再次出手,宣布自9時30分起對該股實施臨時停牌,并于14時57分實施復牌。與萬方地產相似,復牌后3分鐘內,漲幅由1857.9%急劇下滑至1255.3%。全日交易時間僅有3分鐘,但就在這3分鐘內,成交額卻達到了1.3億元!
暴漲的背后推手是誰?從昨日交易所披露的公開信息來看,游資大佬國信證券深圳泰然九路證券營業部在萬方地產、ST中潤的交易席位中現身,以1174.86萬元和1004.70萬元的買入金額位居兩公司買入榜第一位。
不死鳥·前傳
“熱心”公司爭當“貴人”
與股價開盤即輕松拉升不同的是,這3只個股的回歸之路并不輕松,其中最有“傳奇”色彩的就是屢屢停而不退的“不死鳥”萬方地產。
資料顯示,由于2001年~2003年連續虧損,*ST中遼 (現萬方地產)自2004年4月28日起被深交所暫停上市,一停就是5年。不過在這5年之間,一些“熱心”的上市公司和未上市公司從未放棄過讓公司股票恢復上市的努力。
在其暫停上市以后,當時的大股東巨田投資先后引入遼寧省機械集團和深圳萬邦擬對公司進行重組,但由于*ST中遼的債務太龐大,多家重組意向方不得不作罷。
2006年,巨田投資一度打算自己借殼上市,卻由于經營問題而被迫放棄。2006年底,*ST中遼最終選定萬方源作為重組方,雙方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直至2008年11月,*ST中遼終于實施股改并將所持北京華松70%股權和北京天源91.43%股權注入上市公司。至此,“不死鳥”終于迎來了浴火重生的曙光。
實際上,*ST中遼之所以能重生,絡繹不絕的有意重組者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其他兩只個股在漫長的“回歸”征途上也屢獲“貴人相助”。
*ST蘭寶(現順發恒業)在2006年5月15日被深交所勒令暫停上市后,萬向集團便通過競拍股權、增發收購等方式成功控制了*ST蘭寶,并將其打造成為繼萬向錢潮之后,萬向集團控制的第二家主營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同樣,*ST東泰(現ST中潤)也在退市后受到了中潤置業和惠邦投資的青睞,兩公司果斷地對*ST東泰進行了資產注入,使其起死回生,并最終在暫停上市2年后得以回歸。
回顧3家公司一波三折的回歸之路,巨田投資、遼寧機械集團、深圳萬邦、萬向集團、中潤置業、惠邦投資等“熱心”公司都伸出了援手。不得不說,如果沒有這些公司的支持,萬方地產、順發恒業以及ST中潤也就不會出現在昨天的A股名單上。
業內人士指出,之所以有那么多熱心公司“押”準了這些暫停上市的公司,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其中蘊含著的巨大利益在驅動。
以ST中潤為例,去年12月,公司以3.52元/股的價格,分別向惠邦投資和中潤置業定向增發1.1億股和3.65億股,總計4.75億股,以購買惠邦投資持有的盛基投資100%股權,以及中潤集團持有的山東中潤100%股權、淄博中潤12%股權。而截至昨日收盤,ST中潤股價已經暴漲至8.60元,比上述3.52元的增發價增長了144.32%。從這個角度來講,惠邦投資和中潤置業不僅用低廉的價格收購了公司的大量的股權,還通過“拯救”上市公司得到了一個優質的融資渠道,這把算盤絕對打得響。
不死鳥·背后
不健全的制度是“溫床”
“雖然暴漲早有預料,但如此漲幅多少還是有些令人驚訝!”一位資深投行人士昨日向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置身投行業務多年的他,親自經手了不少類似個股的起死回生,對這其中的操作模式早已爛熟于心,但對普通投資者來說,這一番變化確實難以理解,甚至有些滑稽。
那么,是誰助推了暫停上市股成為“不死鳥”?上述人士稱,A股不健全的IPO制度、退市制度,以及信息披露制度是孵化“不死鳥”的“溫床”。
“國內IPO門檻高,審批嚴格,且IPO暫停又常常發生,種種因素導致殼資源稀缺!”另一位投行人士表示,暫停上市的ST股正以其稀缺的殼資源而被眾多資本追逐。各方利益體圍繞其中,經過資產置出、增發收購等一系列資本運作后,各方利益達到平衡,ST股恢復上市。而由于取得殼資源的成本較高,新進入者們往往要大量“出血”,因此也就會想設法盡快收回成本——二級市場的神話由此而來。
在進入機制不夠暢通的同時,另一個備受詬病的則是,A股退出機制也不夠健全。一般情況下,被交易所暫停上市的個股都因經營不善、連續虧損。根據相關文件規定,被暫停上市的公司要恢復上市,須保證暫停上市期間,經審計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顯示公司盈利,但也同時要求管理層從公司主營業務、經營活動、財務狀況和其他重大事項等角度對公司實現盈利的情況、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做出分析報告,以保證公司實質性的持續經營和盈利能力。
暫停上市期間,上市公司要定期向交易所補充提供材料以證明公司持續經營和盈利能力。但問題在于,國內的法規并沒有規定證券交易所必須在多長時間內結束受理上市公司遞交的補充材料。
不過,殼資源稀缺的現狀或許在創業板開板以后將會變化。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創業板即將推出,IPO也將重啟,加上監管層正就并購重組加以改進,可以預測的是,殼資源的價值將大不如從前,死而重生的神話有望減少。“將來,賭ST股重組的風險肯定會更大!”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