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航空公司聯姻地方政府 雙贏模式能走多遠

2009-06-04 03:13:38

每經記者  宛霞  發自北京

        在經濟下滑和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尋求注資、與地方政府合作,成為一些航空公司求生的新路徑。同時,地方政府也抓住這一機會,通過參與投資等方式,加快籌建本地的航空公司,以借此加快地方對外交流和經濟發展的速度。

        航空公司與地方政府合作,各自的想法是什么?這種雙贏模式能否從雙方的共識變為真正的經濟效益?

一周內簽了多個合作協議

        從5月26日至6月1日,短短一周時間內,國航、東航、南航、海航不約而同地采取與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開展了航空公司與地方政府的新一輪聯姻。

        5月26日,成都市政府、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在成都舉行簽字儀式,正式簽署《成都航空樞紐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把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打造成中國第四大航空樞紐。

        5月31日,云南省政府與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簽約。按照協議,云南省國資委將與東航共同投資組建一個新公司,雙方各占35%和65%的股份。

        6月1日,云南省政府與云南祥鵬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協議,由云南省國資委向祥鵬航空注資3億元,增資擴股后,海航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大新華航空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國資委分別持有祥鵬航空68%和32%的股份。

        同一天,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與河南省政府在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對未來河南航空的基本發展方向達成共識,即進一步擴大和完善以鄭州為中心的輪輻式航線網絡,推動鄭州國際航空樞紐的建設和發展。

        根據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天津航空有限公司成立儀式將于本月8日舉行,天津航空有限公司由海航集團和天津市政府共同打造,注冊資本為13億元,總部設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

航空公司:看中政府資源

        經濟不景氣、市場需求下滑,導致許多航空公司的業績受到嚴重影響。在南航、東航分別獲得國家注資30億元與70億元時,民營航空公司還在四處奔波,尋找資金。

        “全球航空公司都在痛苦中,國內公司更是這樣,”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副教授鄒建軍表示,私有資本和金融資本如今很少投向航空業,于是,航空公司將尋找資金的目光投向了大型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

        在云南,東航、海航、深航正在爭相“拉攏”地方政府。“航空公司看中的是地方政府的關系資源,”鄒建軍說,擁有了政府資源,航空公司除了可以享受到稅費方面的減免和優惠,還會在基地用地、審批手續等多方面享受更快的辦事效率。

        對此說法,天津航空公司總裁劉開宏表示認同。劉開宏說,在與天津市政府接洽的過程中,即使趕上了國際金融危機這樣一個不好的大環境,天津市政府也沒有一點遲疑。據悉,海航在申請信息傳遞速度方面體會到了“天津速度”,得到了當地政府前所未有的大力支持。

        正因為如此,盡管能夠從政府部門獲得的資金有限,航空公司仍是樂此不疲。以天津航空為例,海航方面占股約85%,天津市政府作為戰略投資者僅占股約15%。

        除了可借用政府的關系資源,航空公司還在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中得到了更多的關照。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李艷華表示,在爭取進一步開放航權問題上,“航空公司+地方政府”的模式更容易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

地方政府:發展臨空經濟

        鄒建軍說,雖然難以對航空公司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效果進行計算,但擁有本土航空公司是地方政府進行城市營銷的一種手段。商務活動需要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地方政府長期受苦于沒有本土航空公司,使“地方發展戰略無法落實”,一旦擁有自己的航空公司,“地方政府就像有了話語權,可指導本土航空公司的發展與城市發展的地方決策相吻合。”

        鄒建軍還認為,地方政府的資金不是游資,不會在短期內追求利潤,而是追求長期回報,也就是說,地方政府期待航空公司是一個“會下蛋的雞”。

        “當地經濟發展了,航空公司誕生得就有價值,”李艷華將天津航空視為天津經濟發展的產物,“深圳的經濟發展誕生了深航,上海浦東新區的發展誕生了上航,天津濱海新區的發展誕生了天津航空。”

        李艷華說,2006年是國家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戰略的第一年,2008年天津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了464萬人次,比2005年增長了300多萬人次。

        “高科技產業、航空會展、增加幾千個就業崗位……現在地方政府熱火朝天地規劃著機場周邊的臨空經濟這一新產業,比機場的熱情還要高,”李艷華說,全國約有20余個城市的政府正在規劃有關園區,并意識到臨空經濟有望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地方政府和航空公司期待且需要這樣的滾雪球效應。”

        另外,航空公司也給了地方政府需要的其他回報。劉開宏說,天津航空今后的發展方向將是“訂單航線”,即天津人民需要什么航線,就開什么航線。

航空業將掀新一輪重組?

        從海南航空組建開始,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創建航空公司的熱潮,地方財政通過籌建或參股航空公司等方式,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除了前述合作協議外,深圳航空與昆明市政府也已進行初步合作意向的洽談,青島市政府、鄭州市政府等也曾提出要辦地方航空的構想。

        在去年11月提出的4萬億投資計劃中,公路鐵路機場等將分得其中的1.8萬億元,新增投資將用于支持昆明、重慶、南寧等地新建和改擴建機場等。東航股份規劃發展部部長陳新表示,東航集團與云南省政府的合作,是建立在“雙贏”的共識之上的,是優勢互補的選擇。

        航空業是講究規模效應的行業,2002年,中國民航業曾經歷了一次航空企業的大重組,此次“聯姻”熱潮會不會掀起新一輪的行業重組?李艷華認為,“航空公司+地方政府”的運作模式,如果調理順暢,很容易實現雙贏;如果運作不協調,則可能快速瓦解。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