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9 03:48:49
1996年,商人葉山鷹在上海啟動了這個名為“上海熱宮”的項目,當時被譽為上海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個旅游項目,受到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4年后項目因缺少資金而成爛尾樓,葉山鷹也神秘消失,再無音訊。
每經記者 熊曉輝 發自上海
顧根寶介紹,新項目總投資約45億元,分兩期推進,一期投資13個億,在世博會舉辦前,基本建成園區總體規劃,啟動與世博相配套的主題文化娛樂項目。
在浦東三甲港,面朝東海,有一座巨大的碟狀建筑物,像廢棄的天外來客,安靜地躺在海邊。它的距離,離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只有5里地。如果無人介紹,不會有多少人知道它的來歷。
1996年,商人葉山鷹在上海啟動了這個名為“上海熱宮”的項目,當時被譽為上海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個旅游項目,受到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4年后項目因缺少資金而成爛尾樓,葉山鷹也神秘消失,再無音訊。
然而在4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一項目已悄然變身為“上海文化總會”,向社會公眾發布環境影響評價公示。
變臉·進展
變身為“上海文化總會”
2009年4月27日,上海環境熱線上掛出一條《上海文化總會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示》,公示中介紹了“上海文化總會”建設項目情況、工作程序和公示事項。
公示稱,上海文化總會項目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華夏東路6666號,地處華夏文化旅游區內的三甲港海濱旅游區域,占地面積約16.6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54170平方米,主要功能建筑由酒店、會議中心、涉外娛樂中心、劇場、水城購物中心等組成。
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這塊土地所在的位置正是當年的“上海熱宮”,面積也毫厘不差。只不過項目改名為 “上海文化總會”,建設單位為上海寬視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寬視置業)。
在一份“上海文化總會”的規劃圖上,記者看到,扇形的建筑群如一只巨大的貝殼向著大海展開,依次分布著演藝中心、游樂場、酒店、觀海平臺等;還有一道弧形的入水碼頭延伸到海里,連接著一個形如迪拜船形六星級酒店的建筑。規劃稱,將借鑒拉斯維加斯和迪士尼樂園,打造一個屬于上海的“世界娛樂知名品牌”。
昨日,記者與寬視置業總經理助理顧根寶取得了聯系。顧根寶介紹,新項目的總投資約45億元,計劃分兩期推進,一期投資13個億,計劃用1年時間,在世博會舉辦前,基本建成園區總體規劃,及時啟動與世博相配套的主題文化娛樂項目。二期計劃在3年內,逐步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娛樂休閑主題都市觀光產業區。
變臉·過程
新公司通過拍賣接手
顧根寶表示,這塊地確實曾是浦東三甲港華夏旅游開發區“熱帶室內主題公園”項目,曾取名“上海熱宮”,后因資金短缺于1997年停工,所建房屋一度成為爛尾樓,原項目成為歷史遺留問題。
“飛機在浦東機場一起飛,就可以從空中看到這個爛尾樓,很影響上海的城市形象,特別是世博會將于明年5月在上海舉行。另外,我們也想在世博會期間讓上海有一個娛樂游玩的地方,所以我們接手了這個項目。”顧根寶說。
顧根寶透露,該項目是從一家名叫“住樂”的建筑公司手里接盤的,住樂公司原為“上海熱宮”項目的建筑承包商,墊付了建筑工程款。因為原項目公司的負責人“消失”,住樂公司起訴到法院,法院將項目拍賣給了寬視置業。
“在我們接手前,這里已經荒廢了許多年,荒草叢生,放羊的、養豬的,什么人都有。”顧根寶說。
記者輾轉拿到上海市浦東新區發改委一份編號為 “滬浦發改投[2008]157號”的《關于調整上海文化總會(暫定名、原上海熱帶海宮一期)項目有關建設內容的批復》的文件,文件明確同意原“上海熱宮”一期項目轉由寬視置業建設,投資調整為13億元。
“區里對這個項目非常重視,希望能夠在世博會之前達到日接待2萬人的規模。”顧根寶介紹,包括華夏路機場北通道、華夏東路的改造,還有這一塊的水電煤等市政管網,都是區政府出資建設的,區政府對這個項目非常重視,希望通過它來帶動整個華夏旅游風景區,拉動浦東的旅游發展。目前新項目的環境公示已經結束,項目開始施工,將在原有建筑的基礎上重新規劃建設。
變臉·背景
焦點項目因資金夭折
站在海邊整齊寬闊的海堤上,面朝大海,身后便是“淹沒”在荒草叢中的“上海熱宮”殘存的巨大樓體結構,從中依稀可以想象當年恢宏的設計規劃。
記者追問顧根寶是否了解“上海熱宮”原來的開發商,顧根寶表示并不清楚。
記者致電上海市浦東新區經濟委員會一位副主任,這位官員稱,項目確實已經由一家公司收購,剛剛啟動,區里要求項目要在世博會前完工。但是關于項目轉手的具體情況他不方便透露。
記者查閱有關資料,試圖尋找當年的建造者。只有2000年第10期《南風窗》的一篇報道和一本書中對此事有所提及。
根據記者搜集到的資料,1994年,葉山鷹來到上海,憑借著他此前在海南投資的經歷,說服了上海主管浦東開發的官員們,選定位于海邊的浦東三甲港華夏旅游文化區內一塊250畝的地塊,準備投資10億元,開發“熱帶室內主題公園”,即 “上海熱宮”,計劃建成全世界最大的熱帶室內主題公園。
“上海熱宮”一度被譽為上海有史以來最好的旅游項目,受到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根據上海冶金設計院并經浦東新區管委會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測算,即使按最保守的算法,項目的年收入可達17億元,當年投資當年收回。
華夏旅游開發區代表政府,將250畝土地以一個較低的價格作價入股,占“上海海宮項目”股權的10%;葉山鷹個人關于該項目的創意作為無形資產占20%;葉山鷹控股的私營公司持有其余的70%。
據悉,上海市政府曾以市計委名義下達4號文,成立由政府、投資、設計、施工、設備安裝等單位組成的建設指揮部。
1996年底,由上海市政府承諾為該項目建設的配套設施全部建成,包括一條專線一級公路、一條專線地鐵、一個2000千瓦的配電廠和一個大型的凈水處理廠。
然而,葉天鷹的資金鏈卻出現了問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該項目停建。3年后,葉天鷹失蹤。
從此,該項目擱淺。
資料鏈接
神秘商人葉山鷹
“上海熱宮”的開發,要從葉山鷹說起。但是,除了一兩篇公開報道外,記者很難找到更多關于他的線索。奇怪的是,葉山鷹這個名字,頻頻出現在網絡上流傳的一篇黑道加商戰題材的小說里,而且其中就有葉山鷹在上海的這段投資經歷。
公開資料顯示,葉山鷹原來在海南發財,有金融業從業背景,曾做過海南某信托公司常務副總裁,這使得葉山鷹頗諳資本運作之道。葉山鷹在運作“上海熱宮”項目時的“四兩撥千斤”等手法,也幾乎是中國資本運作高手的慣用手法。
1994年,葉山鷹從海南轉到上海發展,包租了一架直升飛機,領著上海有關部門負責人沿著東海沿線飛了一圈。聽了他的一番雄心勃勃的演說后,上海方面對葉山鷹刮目相看。
1995年,上海天信實業有限公司從海南調集2000萬元資金,用于支付“上海熱宮”項目通過招標所簽的工程設計和施工合同中的定金。一個計劃投資14億元的工程就這樣被2000萬元撬動了起來。
1996年,“上海熱宮”經歷了整個項目開發過程的黃金時期,其雄偉的主體結構讓人依稀看到它輝煌的未來。
1997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上海熱宮”不得不停工。之后,葉山鷹又在上海苦熬了兩年,連公司也搬到了工地,一些舉家攜口的老工程師干脆在工地周圍的荒地上種菜養魚。葉山鷹不斷地鼓勵大家:“這個項目是有希望的,我葉山鷹決不會欠大家一分錢。”
葉山鷹最后一次露面是在2000年春節,已很少露面的他回到公司,連夜召集全體員工會議。在清償完員工所有拖欠的工資和債權人所有欠款的本金及高額利息后,葉山鷹失去了消息。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