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09-05-16 09:39:15
  NBD上海報道:針對當前全國范圍內出現的房地產市場回暖,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殷劍峰在陸家嘴論壇間隙,對《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表示,近期房價的反彈是不可持續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連續上漲10年已經是一個很不正常的現象,如果當前以人為因素延緩房地產市場調整的時間,可能導致未來的調整更為痛苦。
  殷劍峰表示,任何一個市場(包括房地產市場)都應該經歷有漲有跌的過程,而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充分,應該是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比例合理為標準。
  “當前國內房價(與居民)收入比大概在15倍左右,有的城市甚至達到了17倍以上(通常這一比例在3~6倍之間比較合理)”殷劍峰表示,而隨著經濟高速增長的速度趨于緩和,未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也有可能放緩,如果房地產市場不能及時調整到位,意味著上述比例將更大幅度脫離合理區間。
  對于人為延緩房地產市場調整時間的危害,殷劍峰以美國為例表示,2002年新技術泡沫破滅后,美國決策機構為維護經濟的高速增長,阻礙房地產市場的回調,甚至以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支持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最終導致了次貸危機的爆發。
  同時,結合房地產市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在殷劍峰看來,自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相繼經歷了2輪周期,每輪周期大概維持10年左右,前4-5年經濟向上;后4-5年向下,但從2001年到2007年中國經濟卻連續迎來了7年的高速上漲,“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是房地產市場的拉動效應”。
“當然上一輪經濟上行過程中也有很多意外的因素,包括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等”殷劍峰人為,但根據以往的經驗看,從2008年開始的經濟增長率回調,可能還需要經歷2~3年的時間。
  “但我想強調的是,這種回調實屬正常,因為經濟的發展歷來都表現為周期性特征”他認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困難,更多是相對于前幾年的高速發展而言,如果橫向比較看,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先走出經濟衰退危機的經濟體。
  另一方面,針對當前市場預判美國經濟已經開始復蘇的觀點,殷劍峰卻表達了相反的意見。
 “談論復蘇太早了”殷劍峰認為,最近美國股市最近比較好、油價也回到60美元,但這可能是一種暫時性的現象,這次危機的嚴重程度很多人低估了,其實質嚴重程度堪比1929年的大蕭條,那次大蕭條美國花費了10年才得以恢復,而且還是靠一場戰爭恢復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和上次危機相比,這次美國財政當局反應速度相對較快,并迅速推出刺激政策,“但并不意味著這場危機就可以很快過去”。
在殷劍峰看來,經濟從衰退中復蘇,就好比一個人得了一場大病一樣,每天給他打針他覺得不痛,但并不意味著他就好了。這次美國就是得了一場大病,從這次危機來看是美國金融體系瓦解的一次危機,從過去10年當中美國金融體系依靠的就是房地產,商業銀行發放次級按揭貸款,然后再去證券化,再加上CDS這種衍生產品形成泡沫式的膨脹。而這次危機之后,整個鏈條都沒有了,而美國的證券化在未來幾年是起不了的,證券化起不了就意味著美國銀行業以前以居民按揭貸款為主導的業務發展模式也不可能再迅速恢復。
  “一個是金融體系是暫時性的瓦解,另外一方面從經濟長期動力來看找不到,所以這次危機肯定要比跟我們很多人的預期差很多。”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