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4 02:51:36
據了解,從4月23日起,吉林化纖集團員工就聞到刺激性氣味,并陸續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周身無力,他們懷疑是化纖集團西側的吉林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生產過程中異常排放引發。據記者調查,從4月24日收治第一名患者之后,吉林市各醫院已經接診有反應人員約千人次。
每經記者 喻春來 胡玉慧發自北京、成都
吉林化纖昨日發布公告稱,從5月4日開始,公司多名工人相繼出現頭暈、嘔吐、胸悶、嗓子發干等癥狀,目前已有55名員工住院治療,397名員工在醫院打針觀察治療。集體中毒的原因并未得到確認,目前吉林化纖懷疑是不明有害氣體侵入廠區內所致。
近日,吉林化纖集團托普公司晴綸紡紗廠數百名工人相繼出現頭暈、嘔吐、嘴和手腳發麻、嗓子發干癥狀,嚴重的會突然倒地。吉林省吉林市政府13日證實,吉林化纖集團部分職工和附近居民近日因接觸不明氣體出現不良反應,截至13日,已有161人住院治療。
是什么造成吉林化纖集團托普公司晴綸紡紗廠員工中毒,目前還沒有正式的結論。5月13日,吉林市環保局辦公室有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稱,當地環保部門相關人員已經多次到事故現場調查,還沒有就中毒一事給出認定結果。
仍在尋找“毒”源
吉林化纖集團是一家國有企業,其中化纖及紡織紗線生產是其主營業務之一。托普公司的有關員工13日對《每日經濟新聞》稱,對于中毒的具體原因現在還不清楚,中毒員工是該公司下屬的一個工廠的,位于當地的經濟開發區內。
據了解,從4月23日起,吉林化纖集團員工就聞到刺激性氣味,并陸續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周身無力,他們懷疑是化纖集團西側的吉林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生產過程中異常排放引發。據記者調查,從4月24日收治第一名患者之后,吉林市各醫院已經接診有反應人員約千人次。
在吉林化纖集團托普公司晴綸紡紗廠附近有一家新建的化工廠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這個工廠主要生產苯胺和硝基苯。該公司企管部一位王姓主管對《每日經濟新聞》稱,因為吉林化纖員工中毒一事,該廠4月30日已經停產了,當地環保、安監局的相關人員這幾天常到公司。
“中毒是因為化工原料造成的,到底是那個公司的有毒的‘氣體’跑出來了,當地環保部門也沒有找到。”上述人士說。目前,吉林市政府已要求吉林康乃爾化學工業公司的苯胺車間停車整改。環境檢查、環境監測人員仍在現場進行24小時跟蹤檢測。
附近工廠生產苯胺
這家新建的化工廠是由吉林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2007年投資建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該廠總投資6億元,一期投資4億元,建成15萬噸苯胺,20萬噸硝基苯生產線。二期投入2億元,建設15萬噸苯胺和20萬噸硝基苯及苯胺下游產品。屆時將達到年產30萬噸苯胺和40萬噸硝基苯。
該廠企管部另一位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稱,該化工廠今年年初開工試車的,自開工起,工廠內就沒有發生過中毒的事件,該工廠員工有400人~500人左右。
吉林化纖公告中毒事宜
昨日晚間,吉林化纖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吉林化纖 (000420,SZ)發布公告表示,從5月4日開始,公司多名工人相繼出現頭暈、嘔吐、胸悶、嗓子發干等癥狀,目前已有55名員工住院治療,397名員工在醫院打針觀察治療。
集體中毒的原因并未得到確認,目前吉林化纖懷疑是不明有害氣體侵入廠區內所致。但本次事件已經對公司日常生產經營產生了負面影響,公司長絲生產線從5月13日起停產,不過短絲生產正常。
據悉,中毒事件發生后,當地政府已經安排了當地職業病醫院、吉化醫院,第三醫院為定點醫院,并對化纖職工提供免費體檢,環保部門也開始每天都在吉林化纖集團托普公司晴綸紡紗廠附近檢測,當地安監局也到上述化工廠檢查。
同步播報
吉林化纖否認遭美企收購傳聞
昨日因重組傳聞停牌的吉林化(000420,SZ)今日發布了澄清公告,否認了有關市場傳言。此前曾有消息指出,美國某公司有意向吉林化纖注資2億美元,建設該公司在全球首個最大的合資控股纖維素乙醇生產基地。
對此吉林化纖今日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公司未與其他方協商股權轉讓、向公司進行重大資產注入和整體上市安排等事宜,公司及控股股東均未以重組或其他任何方式與傳聞公司或其他公司進行接觸洽談。此外,公司一直主營粘膠長絲及短絲的生產和銷售,沒有生產過纖維素乙醇,所以公司不會與生產纖維素乙醇企業進行重組。
吉林化纖強調,公司及控股股東未來3個月內不就重大資產重組、非公開發行及股權轉讓等事項進行商議和籌劃。目前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項。 每經記者 胡玉慧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