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中新地產擬6.3折回購債券今召持債人投票

2009-05-13 03:24:28

對中新地產而言,真正重要的可能是另一件發生在5月11日晚間的公告事宜。今天早上9時,中新地產的債權人將投票決定,是否要以6.3折的價格,讓目前情況不佳的中新地產回購手中2011年才到期的總金額11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

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31億資金被套珠海,傳聞被銀行逼債,1月10日曾遭廉署搜查,中新地產資金危機加重。今天召開持債人大會投票決定是否以63%的票面價格回購11.01億可換股債券。

        一場來自香港廉政公署的廉政風暴,把正處于資金泥潭中的中新地產集團(00563.HK)再一次推上了風口浪尖。與此同時,中新集團還發布公告,在今天上午9點召開債券持有人大會,投票決定是否同意以63%的票面價格  (即1萬港元本金支付6300港元)提前贖回一筆約11.01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

        目前還不知道上述兩件事是否有關聯。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中新集團的危機正在進一步加重。

中新地產擬提前回購債券

        而對中新地產而言,真正重要的可能是另一件發生在5月11日晚間的公告事宜。今天早上9時,中新地產的債權人將投票決定,是否要以6.3折的價格,讓目前情況不佳的中新地產回購手中2011年才到期的總金額11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

        根據公告,只有當75%以上的債券持有人到場,公司才能夠完成對上述債券的收購。而以本金的120.01%回購債券的價格收購(即1萬港元本金支付1.201萬港元),目前以被降至以63%的票面價格(即1萬港元本金支付6300港元)。

        公司給出的理由是需要有大量的資金保證公司運營業務及未來拓展,因此中新地產建議債券持有者以它規定的金額提前贖回債券,并同時提供一項新的權力,允許債券持有人在認沽權通知發出后,債券持有人可以在不遲于認沽權日20日前將其撤消。

中新地產的危機正在加重

        事實上,上述建議很可能只是中新地產的一廂情愿。后者曾于4月26日召開過債券持有人會議,以40%的票面價格收回上述債券。但是,最終會議因持有者人數未達法定的75%人而流產。因此有觀點認為,這次中新地產也可能會遭遇同樣的結局。

        近一階段以來,中新地產一直在遭遇各種版本的資金危機。不得不違背了與成都中泰間的一項協議,使成都中泰手中30%的股權價格由原定的1.6億元下調至1.2億元,并且分三次付清股權轉讓款。北京的自由小鎮項目,也一度被流傳已經被低價轉讓,甚至已經解散了項目公司。另外中新地產耗資31億元人民幣取得的淇澳島酒店項目,也因為規劃問題而遲遲未能動工,導致31億元的資金被套牢在珠海這座小島上。

        《中國房地產報》甚至傳出消息稱,中新地產目前正面臨建行、農行等商業銀行的集體提前催債。

        雖然,中新地產投資者關系部相關人士否認了這一說法,表示中新地產目前并無遭遇建行等商業銀行逼債。但業內分析人士卻認為,類似的逼債消息,很有可能引發債主的擠兌,并直接導致中新地產被破產清算。

香港辦事處曾遭香港廉署搜查

  5月11日晚間,中新地產集團發布公告稱,在2008年的1月10日,香港廉政公署曾經持搜查令,在香港辦事處的辦公地點取走若干文件及資料。廉政公署正就涉嫌觸犯防止賄賂條例的第九條的(1)、(2)、(3)款行為進行調查,并聲稱有理由相信中新地產集團香港辦事處藏有本身為或包含涉嫌觸犯行為的證據文件和資料。公告指出,中新地產集團目前已有一名前雇員被廉政公署逮捕。

雇員損害了公司的利益?

        香港《防止賄賂條例》第九條,主要針對代理人(雇員)的貪污交易,保障工商機構雇主免被濫用職權、假公濟私的雇員損害公司的利益。

        第九條的(1)、(2)、(3)款規定的法律情形是,雇員無合法權限或合理辯解,索取或接受任何利益;任何人無合法權限或合理辯解,向任何代理人提供任何利益,作為該代理人作出以下行為的誘因或報酬;任何雇員意圖欺騙其雇主而使用如下所述的任何收據、帳目或其他文件。

違規拿地行為被同行舉報?

而來自《財經》的報道則是,中新地產集團被香港廉政公署調查,起因于內地某房地產公司對中新地產集團違規拿地行為的舉報。當時,被廉政公署調查的人員包括中新地產集團副總裁、合資格會計師及法定代表陳俊霖,以及公司秘書陳艷琴。

        上述兩條遭遇廉政調查起因的說法看上去十分矛盾,前者可能說明中新地產集團的雇員損害了公司的利益,而后者則暗含中新前雇員通過違規拿地,給中新地產集團帶來額外收益的意思。什么才是中新地產集團香港辦事處遭遇廉政公署調查的真正原因呢?

        香港廉政公署以“不予評論”為由謝絕了每經記者對上述問題的采訪。中新地產集團的投資者關系部門同樣未能給出答案。只是說明上述2008年1月便發生的事件,選擇在昨日披露,是因為公司法律顧問的建議。不過,直到昨日晚間8點截稿,中新地產集團的律師行齊伯禮律師行仍然未能對上述事件作出一個解釋。每經記者  楊羚強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