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請君入套:2600點上虛假薦股報告泛濫

2009-05-09 02:27:55

記者發現,這些虛假報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緊跟熱點。報告中提到的公司主營業務似乎和最近的熱點非常相關,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它們的主營業務可能和當前熱點沒有一點關系。

每經記者  魏玉卿  方俊

        行情熱了,網站上針對上市公司的研究報告也明顯多了。

        近期,有多位投資者向記者反映,現在各大網站的薦股報告非常多但質量參差不齊,由于他們之前經常參考其中的研究報告進行投資,所以深受其害。于是記者順藤摸瓜,對網站上的假報告展開了一番調查。

        經過調查,記者發現某些網站上刊登的一些報告,標題讓投資者“蠢蠢欲動”,但其內容和公司實際情況大相徑庭,且用詞極具煽動性,完全就是“黑嘴”為薦股而胡編亂造的報告...... 

李鬼伎倆  惹眼標題&火爆題材

    根據投資者的指引,記者在多家網站上看到,隨著行情的逐步回暖,相關的研究報告數量的確明顯增多,以國內一家網站為例,4月份以來該網站每天都新增20~30份薦股報告,而3月份該網站上每天只有幾條薦股報告。

伎倆1·虛構標題

    記者統計發現,4月30日在該網站的機構薦股欄下一共有21份上市公司研究報告,其中12份署名為券商,而這12份研究報告中,有些報告標題特別扯眼,與一般的研究報告不同。

        比較典型的是在4月30日該網站掛出標題為《長電科技:核高基概念龍頭放量拉升》,署名長城證券張健的報告。由于此前浪潮軟件(600756,收盤價14.1元)、中國軟件(600536,收盤價28.28元)等一批核高基概念股瘋漲,此標題非常具有煽動性,立即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但仔細閱讀文章后發現,除了標題提到核高基外,內容與核高基卻并沒有太大關聯。

        文章開篇寫道:“自4月9日以來,科技股在核高基概念推出下展開一輪轟轟烈烈的井噴行情,部分個股連續漲停激發市場人氣。節后市場反彈行情有望延續,科技股仍有望繼續充當領頭羊。”“核高基概念股中,長電科技作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半導體封裝龍頭,周四盤中大幅拉升,成為市場熱門股。”文中最后一段寫道,“該股大形態上仍處于底部區域,中線仍有一定上漲空間。短線漲幅偏大,有震蕩整理要求”。

        “核高基”到底是什么概念?公司為什么會受益?稱長電科技(600584,收盤價4.77元)為核高基概念龍頭企業的依據又是什么?

        實際上,“核高基”項目全稱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科技重大專項,在2008年11月工信部和科技部聯合發布了一份核高基課題申報指南,明確了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礎軟件產品項目,但還沒有提到核心電子器件項目。

        國信證券行業分析師王俊峰向記者表示,從核高基目前已明確的項目來看,長電科技與之搭邊的不多,將它稱為核高基龍頭企業不靠譜,而二級市場炒作的浪潮軟件等都是與已明確的項目關聯度比較大的。

        記者聯系到長城證券北京中關村大街營業部分析師張健,他表示文章確實是他寫的,不過對公司沒有實地調研,主要是通過現有資料和其他報告組織而成。

        張健表示,在營業部工作的層面上,標題是會吸引客戶眼球的,“在營業部層面上,對公司的判斷還是從技術面來,如果走勢在尾盤有放量走強或者形態有即將爆發的可能,我們就會推薦。另外還要再結合市場的響應程度,一般一周推薦一次”。

伎倆2·炒作熱點

    另外,記者發現,這些虛假報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緊跟熱點。報告中提到的公司主營業務似乎和最近的熱點非常相關,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它們的主營業務可能和當前熱點沒有一點關系。

虛構概念追熱點

        今年4月底,爆發于墨西哥的豬流感(后更名為“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擴散,上海醫藥(600849,收盤價12.07元)、萊茵生物(002166,收盤價18.09元)、中牧股份(600195,收盤價21.39元)等相關概念股受到了資金的瘋狂追捧。于是,一些與抗豬流感沾不上邊的公司的報告也紛紛出爐。

        譬如,2009年4月29日,網站上出現了題為《創元科技:凈化殺菌龍頭  抗擊“豬流感”》的研究報告,署名為長城證券劉宇。報告指出,“創元科技旗下蘇凈集團專業生產病房、門診、手術室、外科等的凈化消毒設備,并對空氣進行溫濕度、潔凈度的消毒處理,將在抗擊豬流感戰役中大展身手。最近許多與抗豬流感相關的公司都猛拉漲停,表現突出,而創元科技也有啟動跡象,值得重點關注。”

        然而記者發現,創元科技(000551,收盤價6.87元)所屬行業是普通機械設備制造行業。公司2008年年報顯示,公司持股91.18%江蘇蘇凈集團主要經營空氣凈化設備、水處理設備系統工程、廢水處理設備及工程、氣體純化設備、氣體分離設備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周五和公司取得聯系,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并不生產病房等的凈化消毒設備,只是會協助一些潔凈廠房的建設,實際上公司和抗豬流感并沒有關系。

        記者周五致電長城證券研究所,該所多位分析師均表示研究所沒有“分析師劉宇”,據知情人士介紹,劉宇可能是某營業部的分析師。

歪曲事實炒題材

        同樣在4月29日,該網站上發布了題為《大成股份:消毒劑原料概念股蓄勢待發》的研究報告,署名為方正證券周宇桓。報告指出,

大成股份(600882,收盤價7.24元)年產12萬噸燒堿(氫氧化鈉),而燒堿是消毒劑的主要原料,能殺死細菌和病毒,產品需求可能有一定增長,這為游資炒作帶來了題材。

        資料顯示,公司是一家農藥公司,主要經營敵敵畏、燒堿以及百草枯。據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介紹,敵敵畏和百草枯式農藥肯定不會用于消毒,而燒堿主要用于工業生產,公司跟消毒基本上沒有關系。

        一位券商分析師在看過報告后表示,文章有點胡扯,因為消毒劑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此外報告中提到近期公告顯示具有央企背景的中國化工農化總公司正式入主公司,公司有望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實際上中國化工農化總公司在去年11月就已經正式入主。

        幾經周折,記者聯系上在某營業部擔任副總經理的周宇桓。她表示,給某網站寫這篇報告主要是因為看好題材。不過對于報告中的詳細情況她不愿意透露。

揭開畫皮  虛假報告危害大

  網絡上泛濫的虛假報告究竟會造成多大的危害?記者調查發現,受害的不僅是投資者,還包括被冒名的分析師。

投資者損失慘重

        一位投資者向記者投訴道,4月17日數源科技(000909,收盤價6.95元)強勢漲停,當天晚上一篇標題為《數源科技:低價軟件黑馬浪潮軟件第二》,署名為華泰證券陳漢莉的報告在網站上刊登了出來,文章提到“數源科技作為低價軟件黑馬,正得到資金面的強烈關注,該股有望克隆浪潮軟件連續漲停的神話!”此后該股又連拉兩個漲停,4月22日,數源科技停牌一小時后復牌又不斷走高,他終于忍不住殺了進去,盡管當天最終以漲停報收,但隨后該股股價快速下跌,讓他損失慘重。

分析師名譽受損

        此外,一些虛假報告往往也給被冒名的券商和分析師帶來不少麻煩。比如4月2日該網站上發表的一篇《鑫茂科技:業績大增800%的新能源風電巨頭》的文章,署名為太平洋證券花志海,當記者與太平洋證券取得聯系時,公司表示花志海在去年已離職了。

        花志海本人對記者表示,這篇文章并不是他寫的。他還表示網上多次出現盜用他名字來發表文章的情況,給他帶來了很大麻煩。為此,他在一個月前已經向深圳證監局投訴。

        業內人士表示,從大的方面來說,虛假報告擾亂了證券市場秩序,不利于股市的長期發展;從小的方面來說,如果有投資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按照虛假報告進行操作導致大額虧損,往往會陷入投訴無門的尷尬境地。

營業部、研究所“魚目混珠”

        對于網絡上出現的諸多報告,研究所是何態度?如此之多的虛假報告到底是哪些人寫的?

        從統計的情況來看,這些署名券商的文章,并不都是來自券商研究所,有些是來自券商某營業部的分析師,有的則是亂署名。

        在上述12份署名券商的文章中,其中一篇《升達林業:國家專項規劃刺激  林地資源價值提升》的文章,署名為德邦證券于海峰。

        記者查證后發現,于海峰是德邦證券沈陽市營業部分析師。于海峰表示,此文章的確是他所寫,這類文章主要是結合市場熱點做個股點評,是給營業部客戶看的,所以更多體現的是短期操作;而研究員寫公司報告都要做業績預測,偏重公司基本面。

        還有一篇名為《華昌化工:長三角化肥純堿龍頭企業》的文章署名為方正證券方江。方江對記者表示,“該篇文章是營業部發的,內容是從其他大的研究機構的報告調出來的,我們再組織一下,營業部主要是以推薦為主。”

        另外,在4月29日,某網站刊登了名為《時代科技:“紅外測溫儀”大王抗擊豬流感》的文章,署名為中信建投郭勇杰。記者查證后得知,郭勇杰為中信建投吉安市一家服務部的工作人員,但此人沒有寫過上述文章。

        對于網絡虛假報告泛濫的現象,海通證券銷售交易總部副總經理王益聰顯得有些無奈,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網絡上這種現象太多,有些就是打著券商的旗號發布假報告,我們也注意過很多次,目前還沒有什么有效的辦法。投資者如果要看,盡量到公司網站瀏覽或者下載正規的研究報告來看。”

打假動態  監管機構已關注此事

    記者周五就網站上刊登虛假報告一事向上海證監局反映情況,上海證監局表示,截至目前在上海地區還沒有受理過相關案件,在了解情況后會關注此事。

        另外,記者從深圳證監局處了解到,他們曾接到過投資者因看了虛假報告而蒙受損失的投訴,對此早已有所注意了,但是由于這種虛假報告在網絡上已經泛濫成災,而這些報告并不收費,存在一定的監管難度,建議投資者正視股市風險,謹慎投資。

        隨后記者又致電證監會,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網絡轉載現象嚴重,的確會有人故意發布一些信息誤導投資者,但他們也沒有辦法進行監管,因為瀏覽這些虛假信息無需繳納會員費,沒有強烈的欺騙性質。不過,他表示,對于具體到哪個券商哪個分析師寫的報告,如果其中的確存在誤導的情況,投資者可以提供證據,從而進行調查。

        虛假報告泛濫成災,擾亂了證券市場投資秩序,作為主要發布載體的網站是否應承擔相應責任?上海市李國機律師事務所周愛文律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由于網站沒有進行收費,而且現在也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因此目前來看責任不好界定。

        不過,上海市昆侖律師事務所樂立斌律師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網站轉載的虛假研究報告要分是獨家還是轉載兩種情況,如果是網站獨家發布虛假報告的話,相關網站和作者就應當負有一定責任;而如果是轉載的話,盡管網站負有一定的審核義務,但只要沒有明顯的偏差,這些網站就沒有責任。

業內支招

如何鑒定虛假報告

    既然虛假的研究報告會產生巨大的危害,那么投資者應該怎樣辨別真假報告?虛假報告有哪些特征?投資者怎樣才能避免受到誤導?

        一位財經網站資深人士分析,網站上轉載的一般報告可以分成四種情況:第一種就是轉載正規研究所研究員的報告;其次就是券商營業部的分析師掛研究所名義出具的薦股報告,這在當下比較普遍,也就是典型的股評文章;第三種就是一些咨詢公司冒用券商分析師的名義出具虛假報告;最后就是沒有出處,完全由“黑嘴”自編自演的報告。

        實際上,虛假報告和研究所正規的報告還是有很大差距。首先,一般正規的研究所報告都是PDF格式,上面同時留有研究員的聯系方式,比如電話或郵件;從內容上看,報告用詞都比較客觀、委婉,極少出現煽動性的詞匯;一般都側重于公司主營業務等基本面進行分析,后面可能會有未來兩三年的盈利預測,同時會提示風險。

        而虛假的薦股報告一般都和當前熱點緊密結合,強調公司某項業務會受益于當前熱點炒作,而實際上,公司主營業務與該熱點的關聯度不大,并且用詞極具煽動性,如上文提到的關于長電科技、創元科技、大成股份等的報告都屬于此類;此外,虛假報告中經常會出現很有煽動性的詞語,用的都是很肯定的詞語。另外,虛假報告通常只署上券商名稱,或者再署個分析師名稱,而有些還是錯的。

        還需要注意的是,虛假報告和所謂的草根調研有差距,因為草根調研報告可能就是一些最原始最基礎的數據,而上述類型虛假報告則完全就是忽悠投資者。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